横窦及窦汇区的显微及内窥镜解剖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dui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横窦及窦汇区的大体及显微解剖,研究横窦的静脉回流、窦汇区分流优势方向、引流桥静脉特点、横窦腔内纤维索结构、蛛网膜颗粒及窦汇区的内窥镜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具(20侧)成人头颅的湿标本,去除颅盖,观察横窦及窦汇区的大体解剖、颞枕部桥静脉、labbe静脉和小脑桥静脉形态及分布特点、与其他静脉的交通及窦汇处分流方式。内窥镜下研究横窦窦腔内纤维索结构、桥静脉注入口特点、蛛网膜颗粒及窦汇区的原始结构特征;最终纵行剖开管腔,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索、蛛网膜颗粒及窦汇区解剖。结果:横窦续于上矢状窦和直窦,容量主要和上矢状窦血流量相关,右侧优势型5例,左侧优势型3例,左右均势型2例。内窥镜下观察横窦管腔内纤维索分三种类型:瓣膜状、小梁状、板层状。瓣膜状纤维索静脉口处多见,窦汇内直窦开口处也可存在瓣膜状纤维索,具有防止血液返流作用;小梁状纤维索孤立出现或多个连续呈平行排列出现,起支撑两侧静脉窦壁正常结构免受外在压力的影响;板层状常见,将横窦管腔分隔成两个或多个大小不同的管道,与增加流速减轻静水压有关;桥静脉开口均位于硬膜窦角,开口常见瓣膜状纤维索;蛛网膜颗粒可单独出现,亦可成簇出现,常于侧壁及静脉隐窝处呈指状突起突入窦腔。横窦桥静脉主要引流颞枕叶及小脑半球静脉血,颞枕叶桥静脉平均每侧2.4±1.1条,左侧2.r3±1.0条,右侧2.4±1.2条,小脑桥静脉平均每侧5.7±2.5条,左侧5.5±2.4条,右侧5.7±2.9条,两侧数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横窦主要引流上矢状窦及直窦血流,多为右侧优势。2.横窦桥静脉主要引流颞枕叶及小脑半球静脉血,两侧数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内窥镜下观察横窦管腔内纤维索分三种类型:瓣膜状、小梁状、板层状。瓣膜状纤维索静脉口处多见,窦汇直窦考口处叶可存在瓣膜状纤维索,存在防止血.液返流作用;小梁状纤维索孤立出现或多个连续呈平行排列出现,起支撑两侧静脉窦壁正常结构免受外在压力的影响;板层状常见,将横窦管腔分隔成两个或三个大小不同的管道,与增加流速减轻静水压有关;桥静脉开口均位于硬模窦角,开口常见瓣膜状纤维索;蛛网膜颗粒可单独出现,亦可成簇出现,常于侧壁及静脉隐窝处呈指状突起突入窦腔4.应用内窥镜比常规解剖手段更容易直观地观察横窦及窦汇腔内结构的原始形态特征。
其他文献
季远教授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以推拿为主治疗各科疾病。本研究介绍了季远膏摩治疗小儿遗尿的临证经验。
本文介绍了巴纳德学院黛安娜中心的工程概况、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以及采用的节能环保新技术。
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羊驼非免疫重链单域抗体库,完成抗体库多样性的鉴定,为进一步筛选抗原特异性重链抗体奠定基础。我们从未经免疫的羊驼外周血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20世纪70年代的"译制经典"《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重要价值就体现在其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战争片与追随好莱坞电影美学的娱乐性战争片的分野,其所兼具的思想性、艺术性与观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月22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面深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正确的就业观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干力量,大学生的就业观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尤其是处于传
随着互联网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宽带用户数的迅猛增长和宽带业务的不断丰富,以及对带宽需求的不断上升,原有IP宽带城域网结构已经无法满足现网业务发展需求。面对这一问题,IP
抗生素不但被广泛用于人和动物的防病治病,还被添加于动物饲料中作为饲料添加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促进动物生长。近年来,随着禽畜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抗生素使用量大增,抗
目的:分析、总结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阐述联合用药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收治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随机平分
双足机器人具备类人型外表,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环境,是当前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双足机器人研究的关键在于能够实现稳定性快速行走,重点需要解决的是行走过程中的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