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制造颈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观察颈脊髓损伤后减压时间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寻找适合急性颈脊髓损伤后减压的时间窗,以取得手术减压的最佳疗效。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95只,随机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进一步分为9个亚组(A、B、C、D、E、F、G、H、I)。C3椎体前路钻孔开窗,用改良Allen’s法以40.0 gcm力撞击脊髓,然后从骨窗处置入小螺钉造成脊髓压迫。并在术后4h、6h、12h、18h、24h、2d、3d、5d、7d减压(去除小螺钉)。在术后28d内对改良Tarlov评分,血清髓鞘蛋白浓度,体感诱发电位,细胞凋亡及病理等监测指标进行观察。所得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运动学评分和体感诱发电位显示A、B、C、D、E组的神经恢复情况优于其他组,F、G组优于H、I、J组。而H、I组与J组之间无明显差别。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浓度和组织学显示脊髓受压时间越长,脊髓结构损害越严重。结论:颈髓前方急性损伤并螺钉压迫动物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人类的脊髓损伤机制。本实验显示脊髓损伤后确实存在一个减压的时间窗,该窗口为损伤后3d内,而术后18h内减压可以获得最佳的神经功能恢复和保留更多的脊髓结构。同时也显示出脊髓不完全损伤后受压时间越长,神经恢复效果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