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规装置电测深异常规律研究

来源 :桂林工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f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法勘探是矿产勘查、水资源勘查以及工程勘查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通常的电法勘探中,常用装置形式(如对称四极、偶极偶极、三极等)要求供电电极滁无穷远电极外)和测量电极在同一条测线(直线)上,以方便布极和开展工作,但对场地的要求也相对苛刻,灵活性不够,对于城市物探、特殊山地以及小场地测区或复杂场地,工作往往较难开展。因此,研究供电电极与测量电极不在同一条测线布设的(例如微分测深等)非常规装置电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非常规装置的电法工作还可以提高信息观测量,有助于异常的分析和解释。可以说,常规装置是非常规装置的特殊情况,通过非常规装置观测才能更全面获取地电信息,提高数据解释的效果。为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不在同一测线上的装置形式的电阻率正演和解释,例如微分测深,赤道偶极等装置。 本文首先从一维任意装置的电测深计算入手,探讨了偶极子场的电场分布规律,对测线布设的可能情况进行了分析。进而推导并计算了非常用装置(微分测深、赤道偶极等)的电测深曲线,并对不同装置下的电测深曲线进行了对比,对AB的长度选择给出了一些量化的概念,本文第二部分在二维、三维电法有限元正演计算和前人三维正演程序基础上,编制了赤道偶极、微分测深等装置电阻率三维正演计算程序。基于三维正演程序,对二维、三维复杂地电构造的微分测深等非常规装置的电测深曲线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二维、三维地电模型上不同测点、不同装置的电测深曲线特征,为野外实际工作提供指导。 本文第三部分,仿照高密度电阻率法断面探测的形式,计算了二维、三维地电模型赤道偶极、微分测深和θ角类微分测深装置下的视电阻率断面,认识、分析和研究微分测深等常规装置的视电阻率断面特征,为非常规装置的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最后,通过一维、二维和三维地电构造同一测点不同装置的电测深曲线对比、同一装置不同测点电测深曲线对比以及不同测线的视电阻率断面的对比,在装置选择,工作参数选择以及异常分析判断方面给出了一些建议,指导实际工作。
其他文献
随着叠前深度偏移理论的发展,偏移速度建模已成为叠前深度偏移应用的一关键因素。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地球物理工作者对偏移速度分析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部分都停留在
TAweekly: 当下行业复工复产步伐加快,经济总体平稳,显示出市场供需有所改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等.目前企业的产销是否也进入了恢复期孙传芳:开工以来,恒丰订单和生产两旺,但
期刊
随着国民经济稳步运行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体系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停车自然成为一个大难题。在这个严峻形势下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应运而生,能高效地缓解停车难的矛盾。但是由于国
国有采矿权价值评估是国有采矿权成功转让的基础。目前国有采矿权的转让形式主要是拍卖,而这样的形式并不能保证国有采矿权价值真实体现,必须要有更加合理的评估方法来确保国有
摘 要:我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电力需求不断增加,10kV配电网的规模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各类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以10kV线路跳闸为代表的线路典型故障问题,不仅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正常供电,也影响了自身的有序发展。所以本文旨在分析10kV线路常见的跳闸原因,并针对性地分析如何降低10kV线路跳闸率。  关键词:10kV线路;跳闸;原因;降低跳闸率  中图分类号:TM755 文
叠前深度偏移是人们解决复杂条件下地震成像的重要方法。在表层速度比较清楚的条件下,直接从起伏地表开始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是对付复杂地表和复杂地质构造地震波成像的有效手
该论文通过研究我国北方油气盆地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提出了“动力成岩作用”的概念和方法,其核心内容是把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与盆地的动力学环境联系起来,揭示时空上砂
面对众多串联空间机器人结构的类型,其运动学位置逆解能否用一种统一的方法来解决,一直是国内外机构学领域以及机器人领域学者的研究目标。文章首先阐述了对偶四元数的概念,
本文针对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浊积岩储层,从平面、层间、层内到微观表征了储层的非均质特征,揭示了储层的非均质性以及影响非均质性的因素,阐明了非均质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并对有利
随着测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改进。鉴于地震资料的属性分析方法,提出了测井属性分析的概念。对测井数据进行测井属性分析,并做出标定,消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