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里雅斯太凹陷北洼位于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东北端,在下白垩统多个层位发现了工业油流,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目前对油藏的层位划分、具体的构造位置及形态特征、油藏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缺乏统一的认识,影响了北洼油气勘探成果的扩大。本文在收集大量基础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地球物理勘探、构造地质学、现代石油地质学、沉积学等基本理论为指导,对研究区地层展布情况、构造特征、沉积相及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研究区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成藏过程,确定了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建立了乌里雅斯太凹陷北洼油气分布序列和成藏模式,指出了研究区下步勘探主要方向,对该区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区可划分为2个洼槽和5个正向构造带,断裂发育,平面上按断层走向可划分为四组,剖面上呈多种断裂组合样式。早白垩世以来主要经历了断陷初期、断陷稳定期、断陷萎缩期、回返抬升期四个阶段。阿尔善组和腾一下是研究区主要的油气生、储层系。阿尔善组发育西北及东南两大扇三角洲体,为近源高能沉积,阿四期经历了两次湖退及两次湖侵,形成了阿42、阿44、阿45三套较厚储集层,岩性以成分和结构成熟度都低的砂砾岩为主,整体储集性能较差,为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腾一下以湖相沉积为主,为研究区最重要的烃源层及区域盖层,阿43、阿31为较重要烃源层和局部盖层。研究区包括三大类共七种油气藏类型,以侧变式生储盖组合为主,洼槽带内生成的烃类可沿着油源断层及不整合面运移至各类圈闭中聚集成藏,基本可概括为3种成藏模式。油气的分布与富集受构造格局、主力生油洼槽、断裂及不整合面、储集体及储盖组合的控制。西部鼻状构造带、东部鼻状构造带和中部断垒带为研究区有利构造区带,区带内油源断裂及T8不整合面附近的各种圈闭配合储集体发育的有利相带是油气富集的最佳场所,东部鼻状构造带勘探程度最低,是研究区下步勘探的重点区带。中部大断裂东部和H25井区西部的3个交叉断层断块圈闭成藏条件较好,为研究区3个有利目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