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dayede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居民数量急剧上升,为应对由此产生的交通堵塞问题,各地纷纷发展地铁项目的建设。然而地铁的造价成本高、资金回收期长并且涉及面广,不仅其自身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还给各地政府带来严重的财政压力,为此各地政府开始尝试将PPP模式引入地铁项目。PPP模式是基于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并以伙伴关系为核心的共同合作关系,能够减轻政府资金压力和促使项目的总体质量提升。由于PPP项目模式类型多样、地铁项目风险因素种类较多,以及地铁PPP项目参与方多且各参与方的利益诉求不同,因此能否综合识别及科学评价地铁PPP项目的全过程风险,以及能否在各参与方之间实现公平合理风险分担是事关地铁PPP项目建设运营成功及质量效益实现的研究重点。首先,本文运用citespace分析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研究领域的发文关键词、关键词共现聚类、发展趋势等,得出其研究领域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发展方向;然后,介绍了地铁项目和PPP模式的概念以及项目风险分担、博弈论等相关理论;接着,根据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确定地铁PPP项目的风险因素,依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了该项目的风险评价指标,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风险评价模型,可以确定地铁PPP项目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并基于博弈论的方法及工具应用于地铁PPP项目,以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为研究对象,通过风险偏好建立两部门的风险初次分担博弈模型,再通过不完全信息下讨价还价建立两部门的风险再分担博弈模型,并通过模型对应的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解,求出了地铁PPP项目双方各自的风险分担比例;最终以青岛市6号线为例,对上述模型的适用性及科学合理性进行了实例研究。并且,依据实例分析结果,分别以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的视角给出了风险防范措施,为地铁PPP项目制定科学的风险分担方案给出一定的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癌症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年约有近六分之一的死亡由癌症造成。癌症是一种致病机理极其复杂的异质性疾病,不同患者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致病机理。因此,传统的诊疗方式难以针对每个癌症患者给出精确的治疗方案。表观遗传学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解释癌症的发生发展以及针对单个患者进行研究提供了可能。因此,在表观遗传学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医疗相关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基于信息熵理论从单个癌症患者的角
现阶段,研究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技术对我国用能总量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地区腹地的滨州市滨城区为研究区域,依托滨州市老旧小区改造相关政策,选取既有多层住宅建筑教育小区3#楼为节能改造实例,以现行标准《山东省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5026-2014)为依据,进行黄河三角洲地区既有多层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研究。本研究首先对滨州市滨城区地质地貌特征和气候特征以及既有多层住宅建筑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周围环境中遍布着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海洋中石油开采、运输中出现的漏油事故,这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危害,如何快速有效的处理这些含油污水成了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特殊润湿性表面的油水分离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表现优异,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存在的特殊润湿性材料的材料本身性能及制备工艺上存在一定缺陷,如材料成本高,制备工艺复杂,使用性能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既有建筑面积超640亿平方米,但绿色建筑面积仅4.6亿平方米,很多既有建筑在安全性能、资源节约和舒适宜居等方面都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由于既有居住建筑存量大且惠及民生福祉,对既有居住建筑开展绿色改造日趋重要。我国正在大力推动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相关技术亦在不断发展,开展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方案优选研究,从改造目标出发,关注改造后既有居住建筑在人居舒适、资源节约等方
乡村民宿是建立在乡村文化基础上的一种新型乡村旅游产业形式,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手。随着中国游客消费升级与消费观念转型,乡村民宿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使乡村民居民宿化改造日渐成为一种趋势。但我国乡村民宿尚处于发展阶段,其改造均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机械式模仿导致了地域特色缺失,不合理改建对乡村整体风貌造成了难以估量且不可逆的伤害,使改造缺乏与原有乡村系统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资本投入不断增多,但是经济效益却不高。相关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经济效益的50%以上是靠技术进步获得的,而我国仅为20%-30%。说明我国建筑业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以来靠劳动人员和资本的投入拉动产业发展。而建筑业的发展现状证明依靠单纯人力和资源投入已经不能满足建筑业发展需求,进一步说明技术进步带动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于建筑业中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推进,建筑业的发展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安全施工事故发生率却一直居高不下,在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带来了人员的伤亡,严重影响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相关数据和统计资料来看,个体在工作过程中错误的理解和判断、操作失误等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会进一步引发物的不安全状态,使个体暴露在危险的环境之中。如何降低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率、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成为提高施工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蓬勃发展和城市区域的急速扩张,城市交通已经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发展地铁交通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地铁工程与其它建设项目相比,具有投资大、工期长、专业多、涉及面广等特性,面临着自然及水文地质、技术、管理和环境等多种风险,属于高风险的工程建设项目。地铁换乘车站是地铁交通的换乘枢纽,技术要求高,施工复杂,施工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在研究传统地下普通车站、高架车站及地
在当今社会,我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已经从高速度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其中建筑行业也要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装配式建筑作为绿色建筑的一种,相对于传统建筑而言,其本身具有绿色环保、节约资源、施工便捷等优点,但其建造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许多质量风险问题,比如图纸会审不到位、构配件质量不高、技术设备不完善等都会影响到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因而进行科学有效的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评价研究,对装配式建筑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具
在目前我国现有的建筑中,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RC框架结构)占有相当比重,并广泛用于学校、医院等在社会中承担重要职能的建筑中。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区所发生的一系列破坏性地震中,大量的RC框架结构发生破坏甚至倒塌,损伤模式与设计预期不符,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且修复工作困难。究其机理,框架柱受力苛刻而难以实现“强柱弱梁”的损伤模式,且存在抗震防线单一、修复困难等问题。为此,我们要提高建筑结构的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