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一个社会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中心,是商品流动的集散地、交通中转的枢纽、现代工业的集散地。纵观世界各国的历史,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逐步实现城市化的过程。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起步晚、发育慢、水平低,与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城市化滞后的状况已经影响和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城市化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和经济基础薄弱,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步伐还落后于工业化前进的脚步,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当前“三农”问题困扰着中国政府,农民收入不高、农业产业化步伐缓慢、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加速城市化对于提高消费需求、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积极可行具有现实操作性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对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有所帮助。 近些年来,关于城市化的研究成果都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是多数研究者都从各自领域来观察、研究城市化进程问题;其次是着眼于某一时段出现问题的应急性研究多,比如80年代中期,由于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突出,引发了一场发展小城镇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讨论;再次是多数研究就城市化论城市化,而对如何实现城市化的研究很少。本文认为城市化是一个系统的动态工程,要对其进行综合的研究,要研究实现城市化的战略,从城市化发展所需要的条件、环境来研究城市化,为中国城市化发展寻找一条正确的道路,目前这些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 全文由引言、正文组成。正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关于“城市化”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对“城市化”认识的误区。“城市”作为一种人类聚居生存的组织形式,在人类刚刚摆脱蒙昧状态时就出现了。随着时间带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城市成为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与发源地,城市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文明积累、整合和传承的过程。人类所有的伟大文明几乎都是在城市里产生的,城市集中了主要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几乎包罗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内容。“城市化”是人类所居住的城市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工业化阶段的社会变迁过程,是人类城市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特点和模式及其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启示。 第三部分论述中国城市化进程及面临的问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现在5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就像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一样,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和复杂的过程。经过建国以来50多年的建设,中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传统体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中国的城市化还面临一些问题:如工业化落后于城市化;城市吸纳功能弱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的规模、等级结构体系及分布不合理;政府对城市发展缺乏有效的调控;用地结构不合理,土地市场不完善制约城市房地产业的正常发育,开发区设置过快、过多,城市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城市的发展追求城市规模,忽视了城市内部结构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导致城市化的质量极低;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国际性城市等诸多问题。 论文的最后是关于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对策。笔者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应该遵循三个原则:建立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城市化体系,正确引导中、小城镇的健康发展,“有形城市化”与“无形城市化”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