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大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灯盏花素预处理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从分子水平和超微结构上研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Mfn2表达及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肝脏外科手术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对照组(I/R+NS1、I/R+NS2组)和实验组(I/R+BS1、I/R+BS2组),1组、2组缺血时间分别为20min,60min,再灌注时间为6h。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术前分别每天一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生理盐水2ml、5mg/kg灯盏花素粉针剂溶解液2ml,共7天。动物模型为经典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各组大鼠肝脏门静脉复流后6h取肝脏标本及静脉血。检测血清ALT、AST含量;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中MDA含量、SOD活性;观察肝组织大体形态学和显微病理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形态改变;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组织Mfn2 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Mfn2蛋白的含量。结果1.大鼠肝脏缺血20、60min恢复再灌注6h后,对照组ALT、AST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以I/R+NS2组升高最明显(P<0.01);实验组ALT、AST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2.相比于假手术组,对照组MDA的含量升高,SOD的活性降低,以I/R+NS2组的改变最明显(P<0.01);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MDA的含量明显降低,SOD的活性明显增加(P<0.01)。3.对照组肝脏折光性下降,弥漫性小叶灌注不良,出现局部坏死小叶组织,肝细胞广泛水肿,部分呈空泡变性,肝细胞索絮乱,伴大量炎性细胞侵润;实验组的肝细胞损伤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侵润。4.对照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肿胀,甚至呈空泡状,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线粒体嵴减少、变短而絮乱,线粒体膜不完整,基质密度降低,以I/R+NS2组最为严重;实验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肿胀不明显,形态较为一致,线粒体嵴比较规则,呈板层状,线粒体膜大部分完整,基质未见明显凝聚。5.对照组较假手术组Mfn2蛋白及mRNA表达量降低(P<0.05);实验组Mfn2蛋白及m RNA表达较相应的对照组均有升高(P<0.05)。结论1.灯盏花素对肝脏缺血再灌注中肝组织及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2.灯盏花素可促进Mfn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可能通过促使线粒体的融合并修复受损的线粒体以阻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恶性循环,进而抑制氧自由基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减轻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