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生代以来印度-欧亚板块持续碰撞挤压使得青藏高原不断隆升变形,在板块碰撞作用及自身重力作用下,高原物质向东南扩展。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隅的川滇地区,新构造变形剧烈,强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代以来印度-欧亚板块持续碰撞挤压使得青藏高原不断隆升变形,在板块碰撞作用及自身重力作用下,高原物质向东南扩展。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隅的川滇地区,新构造变形剧烈,强震活动频率高,是我们研究青藏高原向南东扩展的重要场所。对于川滇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和方位各向异性这一动力学过程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以及川滇地区强震成因。“中国科学台站探测”第一期2011年至2013年在川滇地区布设的190台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平均台站间距为35 km。本文利用这些台站记录资料,运用背景噪声和远震面波,基于程函方程的面波成像获取研究区域高分辨率6S-60S瑞利面波的视相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此外使用亥姆霍兹成像对视相速度进行与频率有关的有限频效应校正,得到研究区域6 S-60 S瑞利面波的结构相速度分布。结合前人在该区域的研究结果分析该区域的速度结构和成因。研究结果如下:短周期(6 S-12 S)瑞利面波各向异性方向为近NS向。研究区域中上地壳的各向异性方向和地表主要断裂带走向一致,红河断裂带上地壳附近的各向异性方向近NS向和红河断裂带走向NW向不一致。研究区域的滇缅泰块体中上地壳的各向异性方向显示其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顺时针旋转;川滇块体中下地壳存在各向异性较强的低速异常,支持中下地壳流模型。红河断裂带附近的各向异性方向在中下地壳开始和断裂带走向平行。研究区域26oN以南的区域地壳地幔的各向异性方向不一致,因此认为该区域壳幔解耦。川滇地区南段软流圈的各向异性方向为近EW向,可能是沿缅甸弧俯冲的印度板块向西回撤引起的地幔流导致的近EW向各向异性。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同种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肾移植模型,检测细胞凋亡的内质网通路中钙离子依赖性蛋白酶(Calpain)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
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共识,在照明领域同样遵循着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理念。白光发光二级管(WLED)因为具有传统光源所不具备的优势,将逐渐成为新一代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切实的参与到投资当中成为了民众日益迫切的需求。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投资者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自动化地进行投
爱德华·阿尔比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剧作家之一,曾获过三次普利策戏剧奖。阿尔比笔下描绘过许多女性角色,而这些女性角色大多强势、傲慢、粗暴,与美国传统的女性形象相差甚
基于人类生存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与传统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寻求替代能源迫在眉睫。生物质能来源广泛且成本低;氢能源清洁环保、能量密度高、可利用形式广泛,二者成为各国
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中含有的藻蓝蛋白是一类高价值化合物,可以用于食品和化妆品中,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和神经保护作用。目前,钝顶螺旋藻的光自养培养是藻
合理的煤柱宽度能够维护沿空巷道稳定性,提高资源的回采率,实现矿井的安全高效开采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留窄煤柱沿空掘巷技术在缓倾斜煤层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受大倾角煤层
地震破裂相图表明小地震(约小于6级)有两种不同的破裂类型,一种是自停止破裂,其震源谱光滑、震源时间函数简单。一种是被迫停止破裂,其震源谱在特定频率处存在凹陷、震源时间
变分不等式问题(VIP)是最优化问题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在信号处理和图像重建、系统识别、经济科学、滤波设计、自动控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该问题自提出以来,许多
过去几年,快速和准确地检测出病原微生物的新技术的进步对于确保食品质量和诊断细菌疾病等至关重要。传统技术耗费时间,使用的材料可能是有毒的并且也不能详细地研究病原微生物。C-dots是一类新的荧光纳米材料,它优异的性能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出于这个原因,研究期间提出了一种开发结构,该结构允许使用固定的C-dots检测细菌(大肠杆菌)。使用包含静电相互作用的LbL方法,将C-dots固定在细菌的外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