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重构的组织社会学分析——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局部运行方式为案例的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t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组织中的个体与系统之间的关系如何,秩序由何而生一直是组织社会学思考的核心话题。在组织理论发展的早期,社会学家就提出了关于组织秩序的两种极具张力的解释模式:一是以理性决策和科学管理思想为代表的理性系统理论;二是强调微观行为结构的自然系统理论。至20世纪中后期,组织研究发展出了以“结构制约力”为分析重点的制度学派和以经济学思想为内涵的相关理论流派(如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因而形成了新的张力。尽管这些理论学派各自都有自已重视的研究领域,它们提问的逻辑起点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试图回答“组织运行所维系的秩序是什么?这种秩序形成的内在机制是什么?” 20世纪中后期在组织研究领域中得到不断发展的权变理论、网络理论和理性选择制度学派试图突破上述理论的局限,并想在此基础上找到更有效的提问方法,也就是说,它们不再继续提供“维系秩序的纽带是什么”的具体理论解释,而是更注重在方法论意义上寻求对“复杂世界中的秩序是怎样形成的”这类问题作出反映。 “维系秩序的纽带是什么”到“秩序是怎样形成的”这一提问法上的变化,体现了相关研究者对复杂组织中的秩序建构机制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同时,也表明了相关的研究看到了影响组织秩序生成的因素不是来自单一系统的,而是源自多方面的,比如宏观结构、个体交互行为、人际关系、合法性基础以及个体的理性选择行为等等。这些多方面的因素通常是以一种极为复杂的形式胶合在一起,这种动态的联系甚至是决定着组织秩序的生成过程。 本研究是以复杂组织中的“秩序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为思考的出发点,在分析的过程中部分地吸呐了制度学派、理性选择制度学派等理论流派所关注的“公共意义、制度绩效、稀缺性资源”的分析要素。所不同的是,以往的研究均是分别单独地使用这三个要素,而本研究发现要比较全面而深刻地认识现时代的复杂组织的运行机制,必须同时使用这三个分析要素。不仅如此,本研究还认为如果再加入“制度的自我支持机制”这个分析要素,就可能更为清晰而实际地观察到复杂组织中的深层秩序生成的方式。由此获得的研究成果将会给所研究的单位制定解决相关问题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作为观察基地,主要采用定性研究结合定量分析的方法,用于推论的素材基本上是研究者本人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可以说,以组织社会学的方法分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这样的大型组织,在我国还是首次尝试,希望是一个好的开头。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的行列,养老问题变得严峻,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谁来养老,什么因素影响养老等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讨论养老问题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在于它
目前,师范学校学生文明意识和文明习惯主流是好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着严重的文明意识薄弱、文明素质缺失等现象,校园文明状况令人担忧。我们于2009年11月对1000名师范生文明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对调查结果做一简略分析,旨在了解学生真实的文明状况,探讨师范院校基础文明教育的对策。  一师范生文明素养缺失的现状  (一)诚信意识淡薄  近几年,师范生诚信意识缺失严重,思想浮躁,希望不劳而获,抄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