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词复制句的生成语法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_c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探讨汉语动词复制句。动词复制句指的是一个简单句中含有两个相同的动词,分别带上宾语和补语。以往的研究者分别从句法层面探讨动词复制句的生成机制,或从语义层面论述其结构特征及语义特点。本文尝试结合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重新探讨动词复制句,以求解决以下问题:1)动词复制句的构成条件;2)动词复制强制性和选择性的构成条件;3)VP2后面时间、频度短语的句法地位;4)动词复制句生成过程及V1和V2的句法地位。针对上述第一个问题,基于Hoekstra (1990,1992)提出的事件类型,我们认为只有动词所表现的事件活动可以重复和延续,其事件类型为no-telic时,才能够成动词复制句。关于第二个问题,本文将动词复制句重新分为结果性动词复制句和描述性动词复制句,其区别在于VP2是否为VP1提供活动的结点。结果性“得”字动词复制句中,VP2为VP1提供动作的结点,表示动作的完成,因此动词需要复制。描述性“得”字动词复制句中,VP2只对VP1活动的情态性质进行语义描写,不表示动作的完成,因此动词并非一定复制。关于第三个问题,根据黄正德(1994)修正的题元层级性理论,我们认为:一方面,不能形成“无指宾语+补语”的句子,但能形成有指宾语+补语的句子。另一方面,补语+宾语可以投射为一个更大的名词短语,形成补语+无指/有指宾语的句子。由此,我们更深地解释了含时间或频度补语时动词复制的可选性,也得出动词复制句强制性和可选性的选择与其分类无关。关于动词复制句的生成,我们将结果性“得”和“了”看做体标记词,相当于英语中的曲折语素,它们具有依附动词的特征,动词复制既满足了表示完成体态的“得”和“了”能够在句中实现,又满足了动词对宾语DP的特征核查。因此,我们认为V1为复制动词,V2为源动词,但V2只是为了实现曲折语素的语音形式,并无实质性的语义内涵。
其他文献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的监测和治理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对于突发性地质灾害尤其明显,其中遥感影像中地质灾害点的识别为关键。文章以滑坡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国内外解译遥感影像
《秕言》为明代学者郑侯升所著,是一部辑录了大量民俗语汇的俗语辞书。其收录的丰富的民俗语汇,生动再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珠玑璀璨的文化生活。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秕
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纽带,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政务谈判、商务洽谈到旅游、人际交往,口译无不扮演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国内外学者非常重视对口译的研究
近年来学术界对近代音的研究逐渐重视,对汉语方音史的历时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就湖北省范围内来看,研究湖北方言的著作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这些著作大多是建立在对现代湖北各
本文认为,店铺选址对零售商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而店铺选址只能在城市商业规划的约束下进行,因此,城市商业规划对零售商业经营具有长期影响。本文通过国际比较论述了城市商业
本文以揭示复合词隐含的深刻涵义为宗旨,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从《满蒙词典》等相关词典以及满语文学作品中摘选出大量的满语复合词,并将其与蒙古语复合词进行了比较研究。本
目的探讨480例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患者应用自行设计的方案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2002年1月中,经BBT、诊刮、B超监测及宫腔镜检查、内
理解他人面部表情的能力是重要的非言语加工技能之一,是人类进行有效互动和交往的基础。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识别面部表情的能力存在严重缺陷。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实验法中的
本文旨在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从语法、语义角度考察汉语连词系统的一个重要来源,探索汉语连词的语义发展模式,以期深化对连词成因的认识。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代词与连
本文主要探讨了现代汉语中“这/那”的特殊句式之一:“SDp是NP/VP”句式,除前言和结论外,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着重探讨“SDp是NP”句式。从语法分布与句法功能、语义关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