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居民点整合成本-效益分析——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aaxz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在北京市海淀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专题之一——《北京市海淀区农村居民点整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研究。  近30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就,但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出许多问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制定了“严格控制大城市发展,适当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化政策,决定走小城镇的城市化道路。这种城市化模式造成小城镇占地过多,人均用地标准高,浪费土地资源,无法发挥产业的聚集优势,也容易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在城市化过程中十分重视城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的整合,以构建城市发展中边缘部分的重要节点,承担和疏解中心城区的人口与功能,在这一地带内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  城市化路径选择的直接原因是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实施是否经济的问题。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公共投入,在社会和生态方面带来失地农民、环境污染等众多问题。同时,城市化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若能对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成本与效益加以界定和分析,或许就可对城市发展的经济合理性做出判断。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整合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配合城市规划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农村居民点整合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成本和效益,为未来城市土地扩展的合理目标和速度提供依据,增强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研究农村居民点整合的成本与效益对于整个城市化进程的成本与效益研究以及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本文试图借鉴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居民点整合的成本和效益,对其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成本与效益做出界定。分别剖析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农村居民点整合所需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成本与效益的特性,构建农村居民点整合成本效益分析的分类体系。希望能揭示农村居民点整合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城市经济增长、政府财政收支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问题。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本文还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对理论研究的成果进行实际的应用。实证研究主要是对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新区农村居民点整合的两个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分析和对比,通过GIS空间分析和数据统计软件等手段定量研究两方案中农村居民点整合的经济、社会、环境成本和效益,并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两个方案做出优劣的判断。
其他文献
改革和完善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先进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提高阅读能力,需要着力培养识记能力、判断力和决策力、逻辑推理能力,并充分运用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提前预习、课中指导、课后巩固、延伸学习等方式相互贯通
采用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定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55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职业院校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际关系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为维护大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追求顾客满意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和获取竞争力的基本法则。顾客导向理念是新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公共管理领域,顾客导向管理源于1980年以后的政府全
在过去,企业进行宣传工作,多是依靠传统媒体平台,虽然这对企业形象的树立具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却没有新媒体技术具有那么浩大的影响力.新媒体技术不仅仅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
2013年,大渡口报继续与大渡口区各镇紧密合作,延续了区报镇工程(通过大渡口报与各镇合作,把大渡口报免费送进各镇每一户老百姓家中)的开通。不仅让区委、区政府的声音通过《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部形势的不断变化,对于中小企业的稳健经营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考验.在中小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是重要的风险风控环节,做好内
陆地表层是众多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多过程、多尺度耦合的综合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陆地表层地域系统是对该综合体空间上有序分布、时间上动态平衡的表征,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近百年来自然与人类活动,如何驱动陆地表层要素相互作用的效应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体格局的改变,是全球变化与地理学科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在对中国现代自然地域系统研究历程简要回顾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地域系
8月19日,中国青年报社驻江苏记者李润文前往南京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采访该公司是否拖欠暑期打工大学生工资,却遭到门卫及其他工作人员五六个人的殴打。医院检查发现,李润文
辽宁省城乡规划督察制度的建设开始于2013年。两年的时间里初步建立起了一套符合本省制度特征、省情特征的城乡规划督察制度体系,为推动辽宁省城乡规划制度的完善和进步发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