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副结核病的检测和MHC-DRB3基因与副结核病感染相关抗病性的初步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ko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地区的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副结核病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广泛流行,大部分患有副结核病的山羊会逐渐消瘦甚至导致死亡,给养殖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山羊体内MHC基因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并且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反应。本试验从基因角度出发,为了对比健康山羊与患病山羊MHCⅡ-DRB3基因之间的差异性,初步探究山羊MHCⅡ-DRB3基因的多态性以及与副结核病感染可能存在关联的基因位点。对有疑似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山羊进行病理剖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并提取该病羊粪便中细菌的全序列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及测序进行确诊;采集羊群粪便、血液、血清各122份进行检测,用PCR方法检测血液和粪便中的病原体,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将样本分为健康羊和感染病羊两类(病原体检测和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的判定为健康羊);选择病原体检测和抗体检测均为阳性的样本25份及病原体检测和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的样本25份,共50份样本,提取血液全基因组DNA并通过PCR扩增获得DRB3位点基因全序列,使用MEGA 7.0软件对比健康羊和感染病羊MHCⅡ-DRB3位点基因的差异性,初步筛选出健康羊和感染病羊的差异性位点。结果表明剖检病羊确诊患有副结核病;122只山羊的粪便病原体检测阳性43份,阳性率为35.25%;122份血液病原体检测阳性24份,阳性率为19.67%;经病原体检测结果阳性样本55份,阳性率为45.08%。122份血清中抗体阳性39份,阳性率为31.97%;病原体检测和抗体检测均为阳性的样本有27份,阳性率22.13%。MHCⅡ-DRB3位点经对比统计共发现32个核酸多态位点,突变率为13.22%,其中与疾病不相关多态位点有29个占全部多态位点的90.62%,可能与疾病相关的多态位点有3个占全部多态位点的9.38%。
其他文献
本文以乌拉特地区植被中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野外调查、植物标本采集与鉴定,确定群落类型,对群落内草本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进行调查,运用统计学知识对乌拉特荒漠植物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乌拉特地区的不同群落、不同空间对草本生物量的影响。该地区生物量的分布有着高度异质性。为荒漠化防治,促进荒漠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以及内蒙古乌拉特地区的植物资源保护、利用和研
随着城市化进展的不断加快及居民经济文化水平的提升,居民对于居住区环境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与快速城镇化之间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如何协调好生态环境、居民需求与居住区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蓝山御园居住区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镇新区中心地带,城市重要道路的交汇处,场地内路网呈规则式布置,人车分行,建筑风格为现代。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策略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城
在中国,牛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容易导致犊牛的死亡,对成年牛的健康也有较大的危害,牛场的防控难点在于牛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病原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其发生会使牛群不稳定,还容易导致其他疾病,如腹泻、繁殖障碍等,造成整个牛场疾病不断,甚至造成疾病的大流行,增加养牛的成本,最终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牛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是十分普遍的,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在此背景下,本研究
奶牛酮病是奶牛常发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奶牛的生产性能,尤其是年产奶量达8000kg以上的高产奶牛,给奶牛养殖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探明奶牛酮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以及发生酮病与产后疾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依托内蒙古某公司在东、中、西三个地区随机选取了15个万头大型牧场,通过新牛人牧场管理软件对奶牛酮病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奶牛酮病的发病率与季节、不同胎次、泌乳量以及体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患酮病和产
乌审旗是内蒙古传统畜牧业大旗之一,近年来,其部分地区连续出现干燥天气,降雨量相对较少,对畜牧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放牧条件下,牧草是绵羊的主要矿物质来源,而动物的矿物质元素含量与其生产性能和健康密切相关。为了了解乌审旗地区绵羊矿物质元素的盈缺情况以及探究ERDES矿物质添加剂补充效果,开展了以下试验。首先,调查了乌审旗地区绵羊血清矿物质含量,以初步了解该地区绵羊矿物质代谢情况。于2019年12月至
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es,BEV)可引起牛患消化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甚至还会影响牛的生殖功能。20世纪60年代末首次报道后,该病在全世界各国范围内流行,给各个国家养牛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究该病的检测及防治办法。本试验采样于内蒙古某养殖场内患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的牛鼻拭子、粪拭子,接种于MDBK细胞,经PCR
内蒙古草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对防治内陆荒漠化侵蚀起到关键作用。水分是制约该地区植物生长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土壤水分可为草原型流域优化生态保护措施、了解生态水文过程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本文以锡林郭勒盟草原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对该地区土壤水分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长时间、高频率的监测试验,利用经典统计学、冗余分析、Hydrus模型等方法研究了锡林河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动态特征及其环境影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培养物和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肉牛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为复合菌培养物和微生物发酵饲料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本试验对两种不同生长阶段的肉牛开展试验:选取2月龄健康育肥牛60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20头/组,对照组饲喂牧场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在基础日粮上等量替换微生物发酵饲料0.6Kg,试验Ⅱ组饲喂含有复合菌培养物的日粮。试验共71d,其中预饲期7d,正试
阿拉善戈壁驼和沙漠驼属于阿拉善双峰驼两个类型,在漫长的自然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体貌特征和表型性状,本实验对戈壁驼与沙漠驼骨骼肌纤维微观结构和线粒体生理功能进行比较研究。骨骼肌纤维微观结构研究表明:(1)戈壁驼骨骼肌肌节直径、明带(Ⅰ带)及H带(1466.27±37.95、235.73±22.87、116.1±1.32nm)均极显著低于沙漠驼(1867.56±68.86、604.23±22.45、
本研究于2014-2018年,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设置按月轮牧、季节轮牧、连续放牧、过度放牧和禁牧5种放牧方式。每年春季(5月)和秋季(9月)利用样方法调查样区内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新鼠丘数量和植物地上生物量,通过研究不同放牧方式对东北鼢鼠新鼠丘数量和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分析鼠丘密度和牧草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明确草甸草原不同放牧方式下东北鼢鼠的危害阈值及经济阈值,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