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中国,牛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容易导致犊牛的死亡,对成年牛的健康也有较大的危害,牛场的防控难点在于牛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病原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其发生会使牛群不稳定,还容易导致其他疾病,如腹泻、繁殖障碍等,造成整个牛场疾病不断,甚至造成疾病的大流行,增加养牛的成本,最终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牛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是十分普遍的,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在此背景下,本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牛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容易导致犊牛的死亡,对成年牛的健康也有较大的危害,牛场的防控难点在于牛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病原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其发生会使牛群不稳定,还容易导致其他疾病,如腹泻、繁殖障碍等,造成整个牛场疾病不断,甚至造成疾病的大流行,增加养牛的成本,最终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牛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是十分普遍的,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中国北方部分地区的牧场中牛呼吸道综合征的主要病毒性病原和主要细菌性病原的感染情况。以期发现主要的病原,为牛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国内外研究表明牛黏膜病病毒(BVD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是与牛呼吸道综合征相关的常见病原,并且常常作为牛呼吸道综合征(BRDC)的原发性病原。一般认为这些病毒能够抑制牛免疫系统,并且能破坏呼吸道上皮细胞,使常见的机会性的细菌性次生病原体更容易感染。原发性病原主要是降低牛呼吸系统的抵抗力,继而引起牛感染支原体、溶血性曼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细菌性病原。原发性病原与细菌性病原共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其主要机理是原发性病原通过侵入呼吸道及肺脏和胸膜等部位进,从而破坏呼吸道的防御体系,导致牛的内源性病原体与环境中的外源性病原体共同引起继发性混合感染,从而引起呼吸道综合征。在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中国15个牧场收集病料,采取随机采样方式,收集具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牛的鼻拭子、血清和因肺炎死亡牛的气管、肺脏组织,并对这些样品进行病原分离鉴定。8个月共收集病料1200份,采用PCR/RT-PCR检测方法和病毒分离培养方法来检测各病原的阳性率。根据检测结果可知BVDV的总阳性率为3.08%(37/1200);BRSV的总阳性率为1.92%(23/1200);IBRV的总阳性率为19%(228/1200);BPIV-3的总阳性率为3.75%(45/1200);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总阳性率为0.17%(2/1200),溶血性曼氏杆菌的总阳性率为0.08%(1/1200),牛支原体的总阳性率为2.17%(26/1200)。其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单独阳性率为2%(24/1200),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单独阳性率为0.75%(9/1200),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单独阳性率为18.17%(218/1200),牛副流感三型病毒(BPIV-3)单独阳性率为2.83%(34/1200);多杀性巴氏杆菌单独阳性率为0.08%(1/1200),溶血性曼氏杆菌单独阳性率为0.08%(1/1200),牛支原体单独阳性率为1.75%(21/1200)。BVDV/BRSV混合阳性率为0.33%(4/1200),BVDV/IBRV混合阳性率为0.25%(3/1200),BVDV/BPIV-3混合阳性率为0.42%(5/1200),BVDV/牛支原体混合阳性率为0.08%(1/1200);BRSV/BVDV混合阳性率为0.33%(4/1200),BRSV/IBRV混合阳性率为0.42%(5/1200),BRSV/BPIV-3混合阳性率为0.33%(4/1200),BRSV/牛支原体混合阳性率为0.08%(1/1200);IBRV/BRSV混合阳性率为0.42%(5/1200),IBRV/牛支原体混合阳性率为0.17%(2/1200);BPIV-3/BVDV混合阳性率为0.42%(5/1200),BPIV-3/BRSV混合阳性率为0.33%(4/1200),BPIV-3/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阳性率为0.08%(1/1200),BPIV-3/牛支原体混合阳性率为0.08%(1/1200)。
其他文献
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气候变暖通过影响植物的光合、呼吸、凋落物分解等环节,从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及温室气体排放。大青山油松人工林是当地主要的植被类型,气候变暖背景下诱导的土壤氮素循环变化值得关注。本文以内蒙古大青山地区40 a油松人工林做为研究对象,利用OTC进行模拟增温,对比研究增温对油松人工林土壤氮矿化及N2O通量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增温对照(CK,control)和(OTC,warmi
肺炎克雷伯(Klebsiella Pneumoniae,K.pn)是肠杆菌科克雷伯菌属中的一种常见条件致病菌。它能引起人畜感染发病,并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呈世界性分布。也是引起奶牛乳房炎重要的环境致病菌之一,由于治疗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使得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株增多,其耐药性增强,给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由于肺炎克雷伯菌致病感染的的关键是黏附,黏附素MrkD蛋白是决定其黏附的关键,如果阻断黏附
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是中国内蒙古特有珍稀树种,仅分布于我国浑善达克沙地东部边缘,由于该地区干旱、寒冷的环境条件,不仅影响了其生长发育过程,而且随着树龄的增加生长及生理等特性也会发生变化。本研究以沙地云杉不同树龄(20±5、40±5、60±5、80±5、100±5、120±5、140±5、160±5、180±5、200±5年生)个体针叶作为实验材料,从生长指标、生理指标、营养元
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是我国珍稀树种,仅存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由于其喜光,较耐阴,耐寒,耐干旱,耐瘠薄,在我国北方恶劣的气候下适宜生存,并且其侧根长,对固定细沙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并对研究和防治我国西北方土地荒漠化和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松科植物生长周期长,前期生长缓慢,实生种子园由建园到生产可用种子时间较长,远不能满足造林需求
为明确用于降低鼠类种群数量的植物源复合不育剂ND-1(农大-1号)对非靶动物的影响,以浓度为30mg/kg纳米化的ND-1不育剂为供试药物,主要成分为紫草素(shikonin)和炔雌醚(quinestrol),以三黄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家鸽(Columba livi)、小尾寒羊(Ovis aries)(以下称绵羊)为实验对象进行适口性和不育作用实验,对实验动物解
杨树具有生长快、易繁殖、易成林、木材用途广等优点,用于速生丰产林、工业用材林、防风固沙造林建设,被广泛种植栽培,在我国经济、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土壤盐碱化及干旱程度的加剧,杨树适应性减弱,制约了杨树在生态建设的应用,进而也制约着我国林业发展,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通过基因工程育种改良杨树抗逆能力是目前研究热点,本研究以野生型河北杨为对照,对转PtWOX11/12a基因河北杨
2017年9月实施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首次将目标可靠指标引入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然而,关于现行规范下沥青路面结构的可靠度计算及设计参数对可靠度的敏感性研究,目前未见相关研究成果。为推进沥青路面结构可靠度设计的研究进程,并填补该类工程软件的空白,该文基于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寿命Nf2及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Ra这两个验算指标,首次开发了具备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沥
犊牛腹泻多数情况是由肠道内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其中2月龄内的犊牛易发生犊牛腹泻,情况严重时可使70%的犊牛发病,死亡率高达50%。在犊牛腹泻病中,常见的细菌性病原有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沙门菌等。其中沙门菌引起的犊牛腹泻,又称犊牛副伤寒。为了快速检测牛场沙门菌病的流行及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情况,本研究参考Gen Bank上的沙门菌毒力基因invA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aad
本文以乌拉特地区植被中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野外调查、植物标本采集与鉴定,确定群落类型,对群落内草本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进行调查,运用统计学知识对乌拉特荒漠植物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乌拉特地区的不同群落、不同空间对草本生物量的影响。该地区生物量的分布有着高度异质性。为荒漠化防治,促进荒漠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以及内蒙古乌拉特地区的植物资源保护、利用和研
随着城市化进展的不断加快及居民经济文化水平的提升,居民对于居住区环境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与快速城镇化之间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如何协调好生态环境、居民需求与居住区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蓝山御园居住区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镇新区中心地带,城市重要道路的交汇处,场地内路网呈规则式布置,人车分行,建筑风格为现代。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策略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