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洛奇小说中的美国观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ebos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位具有较强自觉意识的英国小说家和评论家,戴维·洛奇(1935-)在其文学创作中自然是致力于对英国社会的呈现和反思。但事实上,洛奇在多部小说作品中也对美国及美国人物进行了或多或少的提及,或是像《大英博物馆在倒塌》中的模糊形象,或是像“校园三部曲”中的清晰呈现。这些创作于不同阶段的美国形象是具有内在联系的,并体现出洛奇美国观的转变。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研究的是在一国文学中对异国形象的塑造或描述,本文运用了形象学理论的方法,选取《大英博物馆在倒塌》(1965)、《好工作》(1988)、《失聪宣判》(2008)为主要文本,通过文本细读分析了洛奇三个不同时期小说中各异的美国他者形象。  洛奇早期小说中的美国他者形象是以《大英博物馆在倒塌》中野心勃勃想要买下大英博物馆的美国有钱肥佬伯尼为代表的,他给了饱受经济问题困扰的英国主人公一份收入颇高的工作。虽篇幅不多却显示出作者萌生的对美国富足生活的向往和欣赏,洛奇小说中关于美国他者形象的描述就此展开。洛奇在其中期小说《好工作》中刻画了一位老练世故的美国教授莫里斯·扎普。相对于作风保守、资金缺乏的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美国学术界似乎更加自由、开放,但小说的女主人公,一位在英国大学任职的年轻教师,在经过激烈思想斗争后最终拒绝了扎普提供的工作机会,选择留在英国。作者对看似繁荣却愈发商业化的美国学术体制感到困惑和怀疑。而到了后期,洛奇在《失聪宣判》中塑造了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美国女学生亚历克斯的形象。从美国到英国读博的亚历克斯为了使英国教授贝茨做她的导师并替她写论文而开始诱惑他。这位年轻美国女性对主人公来说是有吸引力的,但最后仍被他拒绝了。亚历克斯放荡轻浮、谎话连篇的形象反映出洛奇在后期对美国的批判。  洛奇小说中的美国观经历了从早期的欣赏到中期的怀疑再到晚期的批判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是与洛奇自身经历及其小说创作不同阶段发生的社会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洛奇成长于二战时期物资匮乏的英国,战后经济得到再次发展的美国对他而言是极具吸引力的。经过后来的几次美国访学,洛奇对美国又有了更加直接、更加深入的认识,对美国生活方式的向往不再盲目。而美国近些年来在政治、经济、学术等方面的变化让洛奇感到失望,他对美国已不像从前那样热诚了。
其他文献
当前辅酶Q10的合成方法成本过高,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是:茄尼醇的提取和纯化方法及辅酶Q母核结构.通过比较各种茄尼醇的分离纯化方法,着重介绍了动态轴向压缩色谱(DAC)在茄尼
《荒原》是托.斯.艾略特新诗创作理论的实践.《荒原》运用了一系列奇特甚至恐怖的画面来象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那种虽生犹死的精神瘫痪状态.整首诗从表面看来给人一种杂
如今,语言测试更注重测试应试者的综合能力,但是传统的测试方法无法达到这一目的,因此,多媒体开始应用到语言测试领域用以测试多种语言能力。写作,作为传统意义上测试写作能力的形
以1-苯基溴化镁和环己酮为原料,利用格氏试剂催化反应得到1-苯基环己醇,之后醇脱水制备α-位取代的环己烯,最后将1-苯基环己烯用过氧化氢氧化、水解制得1-苯基-cis-1,2-环己
By general critical agreement,Saul Bellow is the strongest American novelist of his generation.He is a writer of high modern absurdities,who has both expressed
A.S.拜厄特在小说《占有》中表达了独特的神话情结和深刻的女性意识,这二者的结合尤突出了其对女性创造力的深切关怀。本文结合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并辅以波伏娃《第二性》中相
在人类历史中,翻译活动由来已久,并作为沟通的桥梁和媒介,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译者—翻译活动中重要的参与者,及其地位并未从一开始就受到关注。20世纪70年代,西方
学位
莎翁的剧作《哈姆雷特》以它复杂的剧情,深远的主题和无与伦比的语言而成为人们长久以来讨论和分析的对象。评论家们关于该剧争论最多的就是哈姆雷特的延宕问题。几个世纪以来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最后一部,也是他最短的一部悲剧。尽管短小,此剧在艺术表现方面却非常成功。《麦克白》一剧中丰富的想象,偶尔出现的幻象以及大量的超自然因素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