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近年来南京市引种栽植的大叶冬青(llex latifolia Thunb.)、乳源木莲(MangLietia Yuyuanensis Law)、阔瓣含笑(Michelia platypetala)、亮叶含笑(Michelia fulgens Dandy)、深山含笑(M.maudiae Dunn)为试验材料,测定了自然降温过程中树木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比较分析不同树种的耐寒性。结果表明:(1)在低温胁迫初期,供试树种均表现出一定的耐寒能力。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上升,表明低温引起了膜脂过氧化作用加重;而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及P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细胞膜系统起到保护作用,减轻了低温的影响。(2)持续的低温天气对树木伤害较重。08年1月开始的持续低温天气,除大叶冬青外的4个树种叶片形态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叶片变黄、变枯或脱落。各树种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则出现显著下降,树木受低温伤害明显。不同树种受害的程度不同,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时间存在明显差异。(3)低温胁迫对树木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产生显著影响。2007年11月~2008年2月,5个树种的PS II潜在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及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 II均呈下降趋势,树木的PS II的功能下降。而PS II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显著升高,树木用于热耗散的光能增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过剩光能对PS II的伤害。PS 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变化较复杂,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各树种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综合反映出光合作用系统受到低温损伤。(4)在测定反映树木耐寒性的9个生理生化指标基础上,应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判,得到5个树种耐寒性排序为:大叶冬青>乳源木莲>亮叶含笑>阔瓣含笑>深山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