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我国兰新客专等多条无砟轨道线路的掺水泥路基填料在硫酸盐侵蚀下发生了膨胀变形问题,引起了轨道结构持续上拱、偏移等病害,严重影响了线路的运营。目前对硫酸盐侵蚀水泥基材料的研究多针对混凝土进行,缺少关于硫酸盐侵蚀掺水泥路基填料的相关研究,二者在材料组成、侵蚀方式、变形规律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此,本文采用室内宏微观试验、理论分析和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掺水泥路基填料在硫酸盐侵蚀下的膨胀发生条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 41731281)《面向多年冻土地区高速铁路建设的温控热桩技术及其环境影响》;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 41801055)《季节冻土区含盐水泥稳定碎石集料侵蚀膨胀的宏细观机理研究》;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发开发计划课题(No. 2017G002-S)《兰新客专路基盐胀工程特性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兰新客专等多条无砟轨道线路的掺水泥路基填料在硫酸盐侵蚀下发生了膨胀变形问题,引起了轨道结构持续上拱、偏移等病害,严重影响了线路的运营。目前对硫酸盐侵蚀水泥基材料的研究多针对混凝土进行,缺少关于硫酸盐侵蚀掺水泥路基填料的相关研究,二者在材料组成、侵蚀方式、变形规律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此,本文采用室内宏微观试验、理论分析和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掺水泥路基填料在硫酸盐侵蚀下的膨胀发生条件、规律和模型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国内外的硫酸盐侵蚀掺水泥路基填料引起的工程病害案例进行总结,发现硫酸盐侵蚀引起的路基膨胀变形破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原因在于在一定的温度和化学环境下,路基内的水盐迁移、补给和局部聚集所引起的钙矾石、石膏和硅灰石膏等膨胀性矿物的持续生成。(2)在恒温条件下,对掺水泥路基填料的硫酸盐侵蚀膨胀变形发生条件、主控因素和时变规律进行研究,发现:硫酸盐含量是侵蚀膨胀的主控因素,与膨胀应变近似呈对数函数关系,0.1~1%硫酸盐含量时,整体变形很小,应变呈持续缓慢增加和基本稳定两个阶段;1~3%硫酸盐含量时,应变呈迅速增加、缓慢增长、快速增加和基本稳定四个阶段;5%及以上硫酸盐含量时,应变呈迅速增加和基本稳定两个阶段。水泥掺量对膨胀应变的影响并未呈现出一致性的规律,但水泥的比表面积与膨胀应变呈明显正相关。(3)在不同冻融循环温度及循环次数条件下,对掺水泥路基填料的硫酸盐侵蚀膨胀变形条件、规律和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周期性的冻胀和盐胀会引起可恢复变形,化学侵蚀和水盐迁移会引起不可恢复变形,且不可恢复变形占主要部分;当1%硫酸钠含量、3%水泥掺量时,不可恢复变形约占总变形的70%,化学侵蚀引起的不可恢复变形约占总变形的13~26%。(4)通过微观试验和理论分析,明确了侵蚀膨胀是由芒硝、石膏和钙矾石晶体生成所导致;并提出了硫酸钠侵蚀膨胀时变理论模型,模型计算可知:当硫酸钠含量小于1%时,侵蚀膨胀应变主要是由于钙矾石生成所引起;当硫酸钠含量大于1%时,芒硝生成所引起的应变占主要部分。随着压实度的减小,填料总应变及各晶体生成所导致的应变均减小。含水率对总应变影响不大,含水率较小时,以芒硝结晶膨胀为主;含水率较大时,以钙矾石结晶膨胀为主。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视察北京时提出“明确城市战略定位;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等五条要求,定下了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基调。“疏整促”工作的目标在于解决北京市因“用地资源过密分布”、“职住功能区不合理分布”等城市布局问题引发的污染严重、地铁拥挤等一系列“大城市病”。2021年,北京市印发了《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内部功能重组与向外
挠度不仅是预应力混凝土桥的重要性能指标,也是与该桥型多个不可测结构状态变量相关的可测因变量。充分利用测试挠度中所蕴含的实证信息识别参数化结构中各类状态变量,是评估结构性能的可行路径。本文建立以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实测挠度为目标信息的概率反演框架,考虑预应力混凝土桥下挠相关结构状态参数时、空变异性,识别结构状态并将其用以结构性能评估,最后以信息价值为指标评估测试信息对于桥梁管养工作的效能,本文主要工作总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其安全、准时、绿色环保、运量大等优势,日益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首要选择,有效缓解了大中型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近年来,轨道交通路网规模不断扩张,线路多列车运行呈现网络化的趋势,不同列车之间牵引和制动协同充分利用再生制动能量,具有节能潜力和时空复杂的动态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列车节能驾驶控制和区域范围内多列车智能协同节能的研究,对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行业竞争力、减少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十九大”以来,推进城市群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作为城市群社会经济大系统的子系统,现代化综合交通系统在其中起到了最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全面推进,以及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实施,推进国家级城市群枢纽集群建设也成为了当前城市群交通系统发展的主要目标。我国城市群内部交通仍存在着局部不均衡,供需不匹配,以及地区性局部交通需求与城市群综合交通大系统运行效率协调性不足等问题。这也说明
滚动轴承是旋转机械的核心零部件,其一旦发生故障将导致设备瘫痪,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由于振动信号采集较易实现,且振动信号中含有丰富的可表征滚动轴承状态的信息,因而多数故障诊断研究围绕振动信号分析开展。然而,滚动轴承振动信号受复杂噪声干扰,信号的降噪与特征提取是故障诊断的重要环节。同时,随着机械系统中传感器数量的增加,滚动轴承振动数据来源愈加丰富,多源数据的融合
毫米波因其具有的丰富频谱资源优势,在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毫米波天线与阵列作为毫米波通信系统的关键器件,近年来已成为天线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周期性结构是实现电磁场与波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天线和传输线研究中被广泛使用。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和间隙波导作为两类典型的周期性结构传输线,在毫米波天线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在已有研究中,基于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天线及阵列馈电方法较为
智慧医疗中的生理信号分类方法可以服务于人体的健康评估,辅助医生进行准确的疾病诊断,甚至是有效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繁琐的临床检查与诊疗。在推进智慧医疗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准确的生理状态感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也对智能算法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各种深度模型的应用在近年来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现有模型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仍旧面临一些重要的挑战。为了构建鲁棒的分类模型并且有效地编码生
钢-混组合梁是一种由混凝土板与钢梁通过抗剪连接件组合而成能整体受力的结构形式,因其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桥梁建设中而显得其动力性能分析十分重要。但是目前钢-混组合梁的动力分析理论的基本假定尚不明确,致使考虑参数过多而计算效率低下或考虑参数过少而计算精确不够。本文围绕钢-混组合梁的动力分析理论和方法问题,对界面相对滑移、剪切变形和转动惯量以及相关结构和材料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
在桥梁工程中,跨越深水或者海床土质松软的水域时往往采用浮式桥梁,其中浮墩作为浮桥中与水直接接触的主要结构,会承受水域中不可忽视的波浪作用,这对浮式桥梁的建设提出了挑战。对于浮桥来说,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浮墩在波浪下的动力稳定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曲线型浮桥中的浮墩为研究对象,研究在曲线梁约束作用下浮墩的动力响应。同时本文为了提高浮墩的动力稳定性,提出在浮墩底部安装异轴垂荡板和在
近些年我国城市地下空间不断向规模化、网络化、深层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现代隧道修建技术与智能装备研发技术得到了长足进步,由于受到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施工效率、成本控制等因素影响,愈发倡导“机械代人”,实现少人化甚至无人化作业,同时也愈发重视隧道支护结构的标准化、工厂化及装配化,采用机械化装配的方式实现快速支护,严格控制围岩变形。在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中,涌现出了众多大断面及超大断面、近接或下穿既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