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elgii)菌株F53是从茄子植株根际土壤筛选出的对黄萎病原菌(Verticillium dahliae)抑菌效果明显的菌株。为了研制可用于田间施用的F53菌剂,对该菌株进行了固体发酵条件优化试验,探究了不同固体制剂剂量对蔬菜种子发芽的安全性试验、盆栽促生、防病试验以及在植物根系的定殖能力。由于该菌株还能产生大量的胞外多糖,具一定的絮凝作用,因此,对其多糖成分和絮凝活性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固体制剂配方和发酵条件优化试验中,经5种单一固体基质、组合固体基质及正交试验的发酵,分析了各发酵基质含有的芽孢量和抑制黄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效果,初筛出最佳固体发酵基质配方为麸皮、豆粕、玉米粉的比例为2:1:1。同时研究了发酵温度、料水比、pH值、接种量等对菌株产芽孢及其抗菌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发酵条件下芽孢的产生数量与抑菌物质的积累成正比。以温度为35℃、料水比为1:1.4、pH值为7.0、接种量为10%时为菌株最佳发酵条件。在固体制剂对蔬菜种子发芽的安全性试验中,探讨了固体制剂剂量对番茄、黄瓜、茄子、油菜四种蔬菜种子出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53对不同蔬菜种子发芽的安全性范围有差别。当菌剂含量为10%时,除了黄瓜种子萌发与对照不显著外,其余3种蔬菜种子萌发均受到抑制,达极显著水平。只有菌剂含量在1%时对四种蔬菜种子均表现为安全。对茄子和油菜苗期的生长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当F53固体菌剂剂量为2%—5%时,对茄子和油菜苗期生长表现为抑制,而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效果越明显。当菌剂含量为1%时抑制作用解除,而且从茎长、根长和株重三种生物量与对照相比,茄子茎长增加31.14%,根长增加11.94%,鲜重增加30.36%;油菜茎长增加10.91%,根长增加3.26%,株重增加21.55%。菌株F53的液体制剂和固体制剂对茄子黄萎病防治效果比较,得出固体制剂的防治效果要优于液体制剂。10%的液体制剂相对防效仅为56.04%,而2%的固体制剂相对防效可达78.01%。在定殖试验中,拮抗菌F53在3.51×10~8cfu/g的接种浓度下,定殖时间可达40d,表明这种拮抗菌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强。接种茄子黄萎病菌对F53的定殖有较大影响,特别是接种黄萎病菌3d后接种F53和同时接种黄萎病菌和F53的情况下,F53的定殖能力下降,提示F53对病害的预防效果更优。此外,类芽孢杆菌F53能产生大量的胞外多糖,对高岭土的絮凝活性可达72.3%,因而F53还是一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菌株。本试验对胞外多糖进行了提取和纯化,通过颜色反应、薄层层析及红外光谱分析等实验,结果表明F53胞外多糖的基本结构单元中主要为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