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王褒与蜀文化之关系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ngxis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褒是蜀中汉赋四大家之一,汉宣帝时代的文坛领袖,然而,在汉大赋研究受到冷遇的大背景下,研究王褒的学者和成果都很少。在文学史上,王褒的作品自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价值。因为汉赋这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诞生的文学样式,也是和蜀文化精神内涵和审美观念相契合的文学样式,所以,本文拟研究蜀文化对王褒个性及其作品特色的影响。本文以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的精神文明的产物只能用环境来解释的观点作为理论依据。   蜀地以富饶著称,有着悠久灿烂而独具特色的文明。蜀地特殊的“精神气候”——文化氛围熏陶感染着王褒等蜀中汉赋作家,使他们的文化个性有着鲜明的蜀地特色,而蜀中文人的文化个性又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作品。富饶秀美的蜀地既开放又封闭的文化环境培养了蜀人既开放又独立,既守成又创新,生活中讲求现实势利、审美上追求夸张瑰丽的复杂文化心态。这种“精神气候”促成了王褒关注现实社会、积极仕进的个性品格,又让他保持着蜀地文人大胆冲决、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和偏好华美精致的审美观念。   本文的另一主要部分以深受蜀地精神气候影响的王褒的精神品格、审美观念解读王褒作品的特色。蜀文化中“好文刺讥,贵慕权势”的实用主义精神对王褒作品内容上讽颂结合的特色有着深刻影响;蜀人喜好精美形制和艳丽色彩的美学观念决定了王褒作品“文辞采密”的风格;而蜀地文人勇于创造的精神品格和不循故辙的思维传统使得王褒作品在体裁、题材和语言风格方面都富有创造性,而这正是王褒作品的价值所在。
其他文献
作为一位“70后”作家,鲁敏的小说里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同时也很少去迎合大众进行欲望化写作。鲁敏是一个关注社会平常人物日常生活的作家。在鲁敏的小说里有两个世界:一个是与
疾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如何看待疾病,表现疾病与人类的关系,是文学家经常思考的问题。疾病始终伴随在人的一生当中,并被赋予太多的隐喻意义,成为一类重要的文学题材。而
为解决轮船招商局和北洋舰队的用煤,1878年7月,开平矿务局正式成立,唐廷枢任开平矿务局总办。1881年年底,开平煤矿正式投产前夕,由于市场前景利好,股票价格成倍增长,开平煤矿
文学是人类精神的乐土,给人以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它洗涤人类心中的邪恶,净化人的心灵,指引人走向真善美的至纯之境。   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视、电子计算机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作为一位争议颇多的美国现代主义诗人,文学批评家,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数百首原创诗歌,翻译和再创作了包括汉语诗歌、日本俳句,古希腊罗马诗歌等
说起这次俄罗斯之行,最难忘记的就是有几次晚上十点钟了,本想偷个懒,但看着光线甚好,纠结半天还是拎着箱子出门开始写生。这在国内大部分地方是想都不敢想的,别说十点,就是下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ign and operate a 10 kW hot chemical-looping gasification ( CLG) unit using Fe2 O3/Al2 O3 as an oxygen carrier and saw dust as
苏童作为一个“说故事的好手”吸引了很大一部分读者的阅读并得到认可,特别是文学与影视广泛而深入地联系在一起后更是让这个看似腼腆内敛的男人成为影视导演中的红人。读罢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