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研究——以四川省丹巴县城为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s12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损性评价是风险评价中的重要一环。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通过易损性分析评价受灾体条件。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承灾区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及承灾能力水平,它对整个地质灾害评估体系完整性的构建及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明确性、统一性表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西南山区城镇作为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西南地区众多城镇地处山区河谷地带,地形狭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且降雨多而集中,地质灾害发育,崩、滑、流灾害频繁发生。因此,建立一套适合于西南山区城镇使用的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管制及山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本文依托于中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研究项目——《西南山区城镇建设地质灾害风险管制方法及示范》,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四川省丹巴县作为示范区(丹巴县城及其周围典型村寨示范区),对西南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1)本文首先研究了大量国内外关于易损性评价的研究成果,并对现有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进行适宜性评价,为西南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针对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的主要任务,结合丹巴示范区的实例研究,提出了西南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体调查的方法。 (3)在充分研究传统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丹巴示范区为实例,进行了地质灾害易损性大比例尺、中等比例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提出了不同尺度下西南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 (4)针对西南山区城镇的特点,以丹巴示范区为实例,构建了西南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大比例尺、中等比例尺的评价模型及利用ILWIS软件进行易损性评价的方法。 (5)以丹巴示范区为例,应用西南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模型及方法,得出评价结果图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实例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包括地质灾害易损体调查方法、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易损性评价模型在内的西南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体系是可行并且实用的,该评价方法体系今后可广泛应用于西南山区城镇地质灾害的易损性评价中,为西南山区的城镇建设及地质灾害风险管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其他文献
自1824年波特兰水泥诞生后出现了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各项土木工程当中。特别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在钢铁工业的推动下,人们把钢筋和混凝土结合起来,诞生了
建筑物的楼板是结构体系中重要的受力构件类型之一。在一个建筑物中,混凝土楼盖的造价约占土建总造价的20%~30%;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楼盖的自重约占总自重的50%~60%,因此降低
基础隔震是在建筑物的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水平刚度较小、一定阻尼的隔震层,以阻止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减小地震反应。它是隔震体系中的一种被动控
自密实混凝土(Self Compacting Concrete,简称SCC)也叫自流平混凝土,是在低水胶比下具有很高的流动性而不离析、不泌水,能不经振捣靠自重流平并充满模板和包裹钢筋的新型混凝
盐岩具有良好的蠕变、低渗透率及损伤自我恢复的特性,因而被认为作为能源储存和高放射核废料永久处置的最理想的介质。在过去的几十年来就有害物质或放射性废弃物储存在岩盐矿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轻质骨料质量的不断提高,轻骨料混凝土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日益增多。结构体系多样化,各种结构体系都有其典型的受力特性及相应的计算方法,结构的抗震
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已成为混凝土结构加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在常温下BFRP可提高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但目前我国火灾多发,国内外对BFRP加固混凝土柱的
随着现代交通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隧道工程数量最多的国家。但由于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受多个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苦于没有一个综合各因素的定量评判方法对隧道结
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具有承载力高、耗能性能优良、防火性好等优点。端板连接节点属于典型的半刚性连接形式,有着优越的抗震性能,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国内外学者虽然对部
大力发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对于满足我国旧城改造工程施工周期短、建筑质量要求高、户型相对单一等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竖向钢筋连接及后浇拼缝处理技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