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少年失学现象研究——以五马镇三个自然村为例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最关注的事。每年六月份的高考、中考成为了全国人民最紧张的事情,然而近年却出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弃考。据统计,2013年,全国有超过一百万的学子临场弃考。  在中国农村,教育倍受冷落,村民不再追逐读书,更有很多青少年早早地选择失学。农民越来越富,非贫失学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围绕这种非常态现象,笔者对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展开调查。  本文一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是研究缘起与意义和相关文献回顾、相关概念以及相关理论的介绍,其中相关概念包括对失学、农民工和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相关理论主要是对文化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简述。第二章是对当地基本情况的介绍,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对五马镇的基本情况的介绍,2,对李阁、文楼和周庄三个自然村的基本情况的分析,3,对五马中心中学的简介。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交代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对样本的分析,阐述家庭经济收入、对待打工的态度、教育期望值、家庭教育、农村教育以及亚群体与失学间的关系。第四章主要分析失学现象的影响因素,从文化资本的获取、作用的发挥以及收益,家庭教育,亚文化和社会分层角度分析对失学的影响。第五章是对失学后果的分析,分析了失学对青少年自身、对家庭以及当地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第六章是讨论与结语,阐述了笔者对农村未来的担忧。  本研究主要围绕着以下问题展开:1,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分配对农村青少年有什么影响?2,农村大学毕业生对农村青少年失学有怎样的影响?3,家长对子女失学问题的态度是怎样的?4,打工群体对农村青少年有什么样的吸引力?5,农村青少年自身对受教育的看法。6,农村青少年群体大批失学对农村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对调查资料与调查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两个:1,农村青少年失学率的增高与农民对教育的社会价值偏向的改变有关,即农民认为获得优秀教育资源困难大且成本高,文化资本的发挥存在障碍,文化资本的收益低于期望值。低收益,高投资,让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对高等教育的热情减退。2,农村失学青少年的发生率与农民工的发生率在某种程度上呈正相关,即农民工子女的失学可能性大于非农民工子女的失学的发生率。农村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隔代教育的发生致使农村青少年的正常社会化进程受到影响。
其他文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劳资关系在扩大的基础上被再生产出来,它的状况已经而且必将对我国的
人类社会的贫困与反贫困的斗争,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而贫困作为特定的社会现象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理论界的关注,是在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的事了,中国对贫困问题的理论研究则更晚一些
在下岗工人转失业的大背景下,本研究以资源型城市湖北黄石的国有企业失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文献法和个案访谈收集资料,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城市国企失业人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教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它牵涉到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建立,对多元文化的传承,也牵涉到多民族国家社会的稳定和各民族和谐关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