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超越——《看不见的人》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jpos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代表作,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黑人长篇小说有着深刻的思想主题。该作品在继承反对种族歧视与压迫主题的思想基础之上,又进一步实现了黑人文学的思想超越,赋予了在反对种族歧视主题之外更加丰富的内涵——深入表现走向现代的黑人民族的自我本质。作品没有把黑人与白人置于完全对立的境地,而是超越种族的界限,反映他们共同的生存问题,探寻共同的未来出路,这是美国黑人文学发展史上乃至美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突破。此外,作品中多次出现的黑人传说与音乐,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艾里森对于黑人文化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黑人文化出路的精心探索。黑人无需“回到非洲”,白人也并非处于遥不可及的至高地位,种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是在与其他种族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进行的。  本文准备主要从写作背景、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这四个方面系统地对《看不见的人》这一作品进行解读,这四个方面分别存在着对传统文化不同程度的继承与超越。《看不见的人》的写作背景主要是从作家艾里森的生存背景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两个方面来分析。至于作品主题方面,它不再以传统的抗议主题为重点,而是以探究现代人的生存困惑为主题;从传统的黑人地位与种族歧视、黑人的自我存在和异化三个方面来揭示新的创作主题。作品中的主人公主要是美国黑人,其中又重点塑造了自我意识清醒、完全丧失自我意识以及觉醒中的黑人三大类人物形象。在这三大类黑人中又各自突出两个重点人物,以他们为典型讲述了具有双重身份的美国黑人因生活所迫而做出的不同选择,以及所处的不同的生存状态。作品最突出的艺术成就表现在语言、结构、象征与交叉的写作手法四个方面。幽默风趣的语言历来受到广大作家们的青睐,而艾里森却一反传统,在作品中大量运用黑色幽默,以一种近乎自嘲的方式更为深刻地揭示出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弊端。虽然作品有着丰富的内容,并且涉及多个主题和多类人物,但是作品依然条理清晰,结构分明,并且以黑白意象的对比、象征“盲目”的意象以及“飞”的意象进一步深化结构层次。相互交叉写作手法的运用使作品的艺术成就有了很大程度的跨越。  拉尔夫·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以广泛而深刻的思想主题和娴熟老练的写作技巧,展现出了以“看不见的人”为代表的广大黑人民族在美国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真实生存境况,深刻地揭示出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黑白不平等的本质状况,这部小说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研究美国黑人乃至整个美国社会的一个强有力的参照。
其他文献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工程浩大,成就卓着的语文辞书。全书正文十二卷,字、词兼收,收词目约计三十七万条,凡五千余万字。内容涉及古今社会、文化、习俗等多个层面;所收条目义项力
同性恋现象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和文化现象,而关于同性恋现象的文学书写也是一种比较边缘化的存在。虽然我国文学史中对这种文学书写从未专门分类提起,但这种独特的叙事题材却一
刘震云以其犀利的批判锋芒而为批评界广泛关注,然而,在批判的背后隐藏着作家深深的反思,有着一种指向未来的怀旧意识,并由此传达出作家的原乡情愫。本文试图在梳理作家惯常的批判
本文介绍了在军事信息系统项目需求工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及经验论述如何进行军事信息系统项目的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阐述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采取的相关措施,为
陈染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特立独行的重要作家,就像她自己所言,她从来都不是一个主流作家。自八十年代末登上文坛以来,陈染始终坚持在主流文学之外的道路上踽踽独行,始终坚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