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L6调控骨骼肌糖代谢及机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BCL6与骨骼肌糖代谢的关系目的:初步探索BCL6与骨骼肌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通过GEO数据挖掘,探索骨骼肌中BCL6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性。检测伴胰岛素抵抗的野生型小鼠骨骼肌中BCL6是否发生改变。对普食和高脂小鼠进行单次极量平板运动实验,分别检测运动前后BCL6的表达变化。采用C2C12细胞诱导成肌,对肌管予以棕榈酸刺激,观察在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中,BCL6的表达情况。然后对肌管分别予以不同时间和不同剂量的胰岛素刺激,观察胰岛素对肌管BCL6表达的影响。在细胞水平抑制和过表达BCL6,观察其对胰岛素信号通路是否有影响。结果:通过GEO数据挖掘发现在ob/ob和db/db小鼠骨骼肌中,BCL6表达较野生型小鼠显著下降。在ob/ob、db/db和高脂喂养的野生型小鼠中,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方法,我们发现骨骼肌中BCL6的表达显著减少。在棕榈酸诱导的肌管中,BCL6表达也显著减少。胰岛素对肌管中BCL6的表达与浓度和时间均呈负相关。普食喂养的野生型小鼠运动后BCL6表达显著减少,而高脂喂养小鼠运动前后BCL6表达无显著差异。在细胞中抑制BCL6,可显著促进IR和AKT的磷酸化。结论:在胰岛素抵抗小鼠和细胞中,BCL6表达均显著降低。BCL6可能与高脂喂养小鼠运动能力显著下降有关。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均可抑制骨骼肌中BCL6的表达。在细胞中抑制BCL6,可显著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变化。这些结果提示BCL6可能参与骨骼肌的糖代谢。第二部分BCL6对骨骼肌糖代谢的影响目的:探索动物水平敲除和过表达BCL6对骨骼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骨骼肌条件性敲除BCL6小鼠,观察普食和高脂喂养后,全身及骨骼肌发生的能量代谢变化。此外,通过注射过表达BCL6腺病毒,进一步观察其对骨骼肌糖代谢的影响。检测一般能量代谢指标:体重、脂肪比、骨骼肌比、摄食、呼吸商。血液生化指标:空腹血糖和胰岛素、餐后血糖、血脂、糖耐量、胰岛素耐量;骨骼肌糖代谢指标:糖摄取、糖原含量以及运动耐量等。结果:骨骼肌条件性敲除BCL6后,普食喂养小鼠体重无显著差异,高脂喂养的BCL6MKO小鼠体重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高脂喂养的BCL6MKO小鼠皮下脂肪和性腺脂肪重量较对照组轻(P<0.05),而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股四头肌质量无显著差异。普食和高脂喂养BCL6MKO小鼠,摄食无显著差异,但高脂喂养BCL6MKO小鼠呼吸商下降,其中糖氧化量显著降低,而脂肪酸氧化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高脂喂养BCL6MKO小鼠,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餐后血糖、血脂均更低,胰岛素耐量、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均显著改善,糖摄取、糖原含量和运动耐量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普食喂养小鼠,上述指标等均无显著差异。骨骼肌过表达BCL6可减少高脂喂养小鼠的糖摄取、糖原含量和运动耐量。结论:骨骼肌条件性敲除BCL6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骨骼肌糖摄取和糖原储备,增强高脂喂养小鼠的运动耐量。第三部分BCL6调控骨骼肌糖代谢的机制目的:探索BCL6调控骨骼肌糖代谢的机制方法:在骨骼肌中敲除或过表达BCL6,检测胰岛素信号通路及骨骼肌糖代谢关键蛋白的变化。通过查找转录因子相关网站和文献复习法筛选靶基因。检测普食和高脂喂养小鼠中BCL6和靶基因的变化,观察敲除和过表达BCL6对靶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BCL6是否影响下游靶基因的转录。在细胞水平进一步验证BCL6如何调控骨骼肌糖代谢。结果:通过转录因子网站预测和文献阅读筛选出可能的下游靶基因,发现BCL6的下游信号靶点可能是FOXO家族基因。FOXO1在高脂喂养的野生型小鼠中表达显著增加,在高脂喂养的BCL6MKO小鼠中增加更明显(P<0.01);而在高脂喂养的BCL6MOE小鼠中显著减少(P<0.01)。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抑制BCL6可促进FOXO1的转录,而过表达BCL6可显著抑制FOXO1的转录(P<0.01)。在肌管同时过表达BCL6和FOXO1的表达,可部分逆转被抑制的糖摄取;反之,在肌管同时抑制BCL6和FOXO1,可部分逆转被促进糖摄取。BCL6对糖原含量的影响不能被FOXO1过表达所逆转。结论:BCL6可能部分通过影响FOXO1的表达而影响骨骼肌的糖摄取。此外,BCL6还可能通过其他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糖代谢关键蛋白PDK4、GS等的转录或活化而影响糖利用和糖原储备。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川崎病患儿血清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E选择素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患儿血清体外刺激人冠状动脉(冠脉)内皮细胞后E选择素(E-selectin)的表达情况,寻求E-selectin参与KD冠脉损伤的依据。方法:(1)体外培养人冠脉内皮细胞,分为正常组(HC组)、冠脉损伤组(CAL+组)、无冠脉损伤组(CAL-组),分别加入正常儿童血清、KD伴随冠脉
第一部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菌群分析目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的急腹症,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或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肠道菌群的改变被普遍认为在NEC的发病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其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拟探究NEC中肠道菌群的特征,为进一步揭示其在N
第一部分Abp1过表达对足细胞损伤效应的机制研究目的:探究Abp1过表达对足细胞的损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第一节:各选取6例患者病理改变为微小病变肾病(MCNS)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肾活检组织,同期匹配肾母细胞瘤癌旁部位正常肾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Abp1的表达水平。同时,选取临床信息系统20例患者(10例MCNS和10例FSGS)进行起病初期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横断面分析。第
第一部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的肠道菌群组成目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围产医疗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技术迅速发展,超/极早早产儿和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明显提高,导致BPD发病率也逐渐增高。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肺部疾病的密切关
第一部分RSV感染后期LPS/CpG ODN加重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的作用目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世界范围内5岁以内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LRTIs)最主要的病毒病原。重症RSV感染与反复喘息及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在病毒引起反复喘息的幼儿中常常伴有呼吸道细菌定植
第一部分载雌马酚纳米粒结构性金属骨小梁的制备、表征及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目的:采用超声乳化二步法制备Eq-PLGA纳米粒,利用PDA仿生法在多孔钽金属骨小梁材料表面制备PDA涂层,通过其特性大量吸附Eq-PLGA纳米粒在涂层表面,制备一种载雌马酚纳米粒的结构性金属骨小梁Eq-PDA-Tan,并检测其理化特性、生物相容性,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运用超声乳化二步法制备Eq-PLGA纳米粒,通过观察
背景广泛识别肝细胞癌(HCC)进程的驱动因素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不仅对于了解其耐药机制至观重要,而且使细胞对药物敏感也至关重要。先前的研究广泛揭示了水通道蛋白,特别是水通道蛋白3(AQP3),在包括HCC在内的多种肿瘤中有促进肿瘤进展的作用。但是,AQP3在索拉非尼治疗HCC中的调节作用和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索拉非尼对肝癌细胞中AQP3表达的影响,以及在缺氧诱导肝癌细胞对索拉非
背景:软骨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骨恶性肿瘤。对化疗药物缺乏敏感性及术后高复发率是目前人软骨肉瘤治疗的瓶颈。药物再定位,是一种安全、经济、低成本的探索新型化疗药物的方法。氯硝柳胺作为一种治疗绦虫感染的抗寄生虫药物,已被证实具有潜在的抗肿瘤能力。但氯硝柳胺治疗人软骨肉瘤的研究鲜有报道,且氯硝柳在人软骨肉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明晰。目的:探究氯硝柳胺在人软骨肉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氯
研究背景:tsRNA(t RNA-derived small RNA,tsRNA)是近年来发现、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的一类新型小非编码RNA(small non-coding RNA,snc RNA),具有调控蛋白质翻译、反转录转座子、肿瘤发生和表观遗传等多种功能。ts RNA来源于成熟t RNA或t RNA前体,序列上具有丰富的RNA修饰,从而增加了其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但同时也极大地干扰了小RN
背景与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临床极其常见的脑血管综合征,在中风类疾病中约占5%,具有急性起病、高致死致残率的特点。以往的研究认为其高致死致残率的原因主要是出血后继发的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cular spasm,CVS),但投入大量研究发现使痉挛物质失活或阻断动脉平滑肌收缩的药物临床收效甚微,死亡率和致残率未见明显下降。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