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气学说源于《黄帝内经》,本书详载了营气的来源生成、循行方式、生理功能、病变表现等,形成了独特的营气学说。营气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规律而稳定的循行于经脉之内,遍行周布于全身,诸凡脏腑百胲、毫毛孔窍等皆赖其濡养,因此不论是微恙初起,还是笃疾缠身都与其密切相关。营气较之脏腑、血脉等这些可见的形质脏器,其显得更为抽象,更难理解,故古今以来鲜有对其进行系统论述者。现代中医的科研中,鉴于营气的隐现难测性,以研究营气为课题者,亦较少,欲全面、深入掌握运用中医理论,营气学说不可不通。作者大量检索古今文献,重点是针对《黄帝内经》的深度挖掘,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营气学说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内经》中营气的相关论述:营的含义、营气的来源和循行,营气与人体各脏腑组织的关系,营气的充养依赖于脏腑运化的水谷精微的输注,反之,营气又为脏腑的正常运转提供营养源。营气循行于十二经脉,稳定且富有节律性,它的实时性运行节律与天体的运转相应,是后世子午流注理论产生的基础。第二部分:简述古代部分医家的营气观念:比如仲景“寒伤营、风伤卫”;成无己的从脉象浮沉上辨营卫;明·绮石的营卫与肺脾肾关系的密切性;叶天士的温病传变体系;黄元御的营气秉肝木之性,温升而发散;卫气秉承肺金之性,清降而收敛;彭子益的中气为运化营卫之本等。第三部分:营气规律而稳定的循行于经脉之内,富有节律性,这种节律以应时刻,与天地相应,它是人类生命活动赖以发生的基础,人体的生理、病理不过是营气规律运行的外在表现而已,因此无论是病之初起还是病情深重皆与之相关,比如感冒之初起,乃是邪气扰乱了营卫的运行,而及至病重的‘脱营’--血脉亏虚日减,都与营气息息相关。本文从营气方面阐述了临床上常见的感冒,失眠,偏枯及脱营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