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演义》内容丰富,涵盖面很广,涵盖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各个方面,全面展示了三国时期政权的动荡,社会的不安。语言丰富、话语生动是这部作品成为经典著作的原因之一,文中使用了大量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熟语,不仅使文章的情节更加丰富,而且使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同时也彰显出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彰显出凝聚在文字中的五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熟语是语言词汇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任何一门语言来说,熟语都是其民族语言意识的财富,在熟语中,每一个民族都展现着其独有的性格、最喜爱的隐喻方式及最惯用的言语方式。因此,研究《三国演义》中熟语的俄译一方面可以对《三国演义》中熟语的俄译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当前对《三国演义》中误译的研究较少,对误译进行分析,可以让我们对熟语的翻译有更深刻的认识。本文以《三国演义》俄译本为材料,首先对熟语进行概述,通过多方面对比汉语熟语与俄语熟语,分析异同。然后借助《三国演义》中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论述了译者在翻译《三国演义》中熟语时所遵循的审美再现原则、读者接受原则、形象对等原则,并总结了译者所使用的六种翻译方法。通过译者对不同翻译方法使用频率的数据对比,得出译者更多地使用了意译法,指出译者更倾向于归化的翻译策略。最后将《三国演义》中熟语的误译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实例分析,归纳了引起误译的原因,一方面希望能够对将来阅读译文的同学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通过误例分析,以期在将来的翻译实践中避免类似误译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