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中部地区长期以来在农业上的地位就比较重要,在中部多数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要促进中部崛起,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势必不能绕过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中部地区的农业相对来说不能满足未来的经济需要和生态安全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拉动消费,甚至产业结构提升的一个重点。本论文依据生态农业以及农业产业化的相关理论,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概念、主要环节,以及与单纯的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化概念的区别。从我国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状况出发,分析其共性特点,进而分析我国中部地区特殊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农业基础等条件,得出中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然后再进行更深一步,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组织层面以及理论准备几方面,研究中部地区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障碍因素。从上面的分析得出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一般路径,包括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设计思路,落实到中部地区,具体提出了一些方式方法。国际上一些国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按照各自的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阶段,发展出了各自的生态农业和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分析典型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特点,分析了国际上的总趋势,包括高科技化、高政府行为化和结构的高级化。最后得出结论和建议,提出目前发展的要点:增强农户和农业生产的组织性、加强政府和立法的作用以及健全农业产业化资本市场体系,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等等。本文主要是将生态农业产业化这种农业发展模式,结合我国中部地区特殊的地理、自然、经济条件来进行设计,目前此类研究还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