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其中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中最基本的核心部分。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教育第一线的学生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而以往研究更多是针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研究。因此,本研究考察湖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他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教育和管理提供实践依据。本研究随机抽取了湖南省16所高校的辅导员,通过工作压力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来考察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状况。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65份。结果发现,(1)湖南省高校辅导员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常模没有显著差异,并且身体素质和人际关系方面明显好于一般人群。(2)湖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总体上不严重,其中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最轻,工作负荷和工作乐趣方面的压力相对较严重;压力各维度在各人口学变量上有显著差异。(3)湖南省高校辅导员的应对方式以积极成熟的方式为主,消极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较少;并且应对方式有显著的性别、年龄和学校类型的差异。(4)工作保障、教学保障、人际关系和工作负荷压力对自责的应对方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工作保障、教学保障和人际关系压力对幻想的应对方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工作保障、人际关系和工作负荷压力对退避的应对方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5)工作保障、人际关系和工作负荷压力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自责和幻想的应对方式对个体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这为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一方面,学校要建立良好和有效的管理体制,切实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保障,并且创设宽松的人文环境,关心高校辅导员的生活与心理需求,适当降低高校辅导员工作负荷。另一方面,作为主体的高校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的压力调适能力,提倡解决问题的成熟型应对方式;并且在清晰的角色认识的基础上,增强自我效能感和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