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龚书铎的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en65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龚书铎(1929-2011)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领域学术成果丰硕,为新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开拓性贡献。从龚书铎的学术生涯、龚书铎在中国近代文化史方面的史学贡献及其在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过程中所体现的治学方法和治学特色着手,对龚书铎的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从龚书铎的学术生涯来看,龚书铎一生主要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特别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在改革开放前,龚书铎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参与编辑《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中国近代史》《中国通史纲要》《中国通史》等书籍。20世纪80至90年代他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对新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史的发展起到了开拓和拓展的作用。21世纪初,他将学术研究重点转向学术史,着重研究清代理学史。同时他进一步深化了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龚书铎在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史学贡献。龚书铎对中国近代文化史学科理论诸问题进行了宏观的探讨,着重对戊戌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与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究。龚书铎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初步探索,解决了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对新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起到了开拓的作用。龚书铎对中西文化关系、近代文化转型、清代理学等问题进行研究,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近代文化史研究。龚书铎主要是通过研究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影响下的变化,中西文化的会通融合,如何对待中西文化等具体问题对中西文化关系进行探讨;他将近代文化转型放在社会变迁中进行研究,加强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互动研究,拓宽了近代文化的研究视野;他组织团队对清代理学史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填补了清代理学史的研究空白。从龚书铎的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史学成就中可以窥得龚书铎治学方法和治学特色。在治学方法上,龚书铎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史学研究,反对文化决定论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既重视宏观研究又重视微观研究。在治学特点上,龚书铎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关注现实,主张学以致用。龚书铎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新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开拓者。
其他文献
“尊孔崇儒”思潮是民国初年历时较久、影响较为深远的一股社会思潮。其兴衰历程与时局变动、思想观念递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言之,清末民初,科举制的废止与封建帝制的崩溃使儒家思想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在此语境下,为维护孔子儒学的正统地位,旧绅、学界的一些人士纷纷成立尊孔社团,提出尊孔崇圣、重新读经等要求,尊孔思潮逐渐兴起。至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特别是袁氏当国之际,当政者出于个人文化偏好和基于巩固自身
近年来兴起的任务型教学法受到广大二语研究者和教师的广泛关注,任务对二语产出的影响更是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在二语教学领域,已有不少国内外语言学家围绕着“任务复杂度”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但大部分研究聚焦于任务复杂度对二语学习者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而对写作能力的影响关注不够,且写作的相关研究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所以任务复杂度与二语写作产出的关系值得深入探究。关于任务复杂度对二语产出的影响,主要有两种具有较大
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战场因其独特的战略位置,成为国共双方进行军事交锋、阵前博弈的主战场。山东根据地作为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地区、同时也是中共实施战略反攻的发起地以及国共双方主力部队进行战略决战的策源地,交战极为频繁,中共在兵员、物资方面皆损失、消耗巨大,兵力补充尤为重要。然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从山东抽调大批主力部队驰援东北战场,使得山东地区作战部队数量锐减,加之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久经日伪摧残,其青
元认知策略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有相关研究虽涉及英语教学,但有关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甚少。另外,将元认知策略与写作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实证研究相对来说较为缺乏。为了弥补已有研究的不足和开辟新的写作教学路径,本研究将元认知策略与体裁分析教学相结合,并将其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中,探讨这种写作训练对学生写作表现的影响。本研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基于体裁分析的元认知策略训练对高中生英语写作复杂性有何影
女性教育是罗马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罗马社会进步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罗马社会的发展程度。贵族女性作为罗马女性阶层中最尊贵人群,拥有各类特权,可以享受来自于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因此其受教育程度自然可以代表女性教育的最高水准。共和晚期至帝国早期,是罗马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罗马社会的转型时期。这一阶段,罗马社会发生巨大改变,罗马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教育理念作为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和根本。而校歌能准确映射出学校的精神风貌,展现出学校的教育理念及其优良传统。民国时期,公立大学校歌起源于学堂乐歌,其大致经历了传统与现代思想交相辉映、民族独立和教育振兴、抗日救亡三个历史时期。这些校歌的歌词多简练而文雅,字里行间中,蕴含着民国公立大学要表达的教育理念与民国时期的价值观念。民国大学校歌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承继传统”的教育
历史理解能力作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必备的关键能力,对于指导学生理解历史、探究历史以及发挥历史学科育人价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如何在历史教学中逐渐提升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应当关注的实际问题。而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的培养、提升,与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神入”历史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借助图片、文字史料等途径,尽可能地为学生复原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情境中观察历史,站在
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迟滞于美国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十九世纪中期时,美国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迈入转型阶段,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之后,愈来愈多的学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发展成果并未公平地惠及到作为美国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黑人身上,黑人高等教育仍旧以缓慢的速度发展,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落后于白人。尤其是在二战后,国内严重的种族问题与美国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格格不入,种族
新课程改革是全新的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碰撞,而课堂是改革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关乎教育质量的优劣。因此,建构科学高效的历史教学模式,改变一味强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传统,成了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焦点。而莱州市双语学校于2013年创设的“双六能力课堂”教学模式无疑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解决课堂难题,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最佳实践途径之一。“双六能力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培养六种教师能力(目标确定
先秦傳世典籍習見“祼祭”一詞,其主要指商周祭祀中的一個重要祭儀,依文獻所載,或為灌地降神之事。而近年來,隨著出土文獻研究及考古發掘工作的不斷深入,出土文獻、傳世文獻及考古實物三者相結合來探究商周祼祭成為新的切入方向,通過三者結合,或可窺探商周祼祭的真實面貌。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對出土文獻中的“祼”字進行形義考辨,將甲骨卜辭及青銅器銘文中所見“祼”字字形進行整理,並將學界前賢對古文字“祼”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