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入”历史教学法在培养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中的应用研究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Waken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理解能力作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必备的关键能力,对于指导学生理解历史、探究历史以及发挥历史学科育人价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如何在历史教学中逐渐提升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应当关注的实际问题。而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的培养、提升,与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神入”历史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借助图片、文字史料等途径,尽可能地为学生复原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情境中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理解历史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提升其历史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运用“神入”历史教学法培养高中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首先对“神入”历史教学法以及历史理解能力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在论述两者内涵的基础上挖掘“神入”历史教学法与培养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的内在关联。其次是对运用“神入”历史教学法培养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为了使研究更具有说服力,笔者整理了相关的“神入”历史教学案例,发现“神入”历史教学法对于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历史理解能力不仅必要,而且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最后为了充分证实开展“神入”历史教学,对培养和提升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具有一定成效性。选取曲阜某高中为教学实践地点,以“神入”历史教学法运用的实践策略为基础,以《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一课为例,通过课前准备、课堂操作以及课后反馈三个环节展示其教学过程。同时以教学实践为依据,从中总结“神入”历史教学法对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方面所取得的实践成效以及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针对教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以期为一线教师在运用“神入”历史教学法培养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借鉴。实践证明,适当地开展“神入”历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从而逐步培养、提升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其他文献
教育传播学是传播学诞生之后与教育学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门新型的学科,其诞生之日起就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育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将教育传播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一方面可以适应当前历史学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解决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涌现出的新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为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通过教育传播理论来
高中历史优质课堂的建构问题,一直是历史教学中的热议话题。而当前新版高中历史教材的使用和“选科制”的盛行,则对高中历史优质课堂的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增添了新的内涵。基于对原有高中历史优质课堂的理论分析,并结合对高中一线历史老师的深入访谈,力求为建构高中历史优质课堂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建议。通过对一线高中历史教师访谈可知,所谓高中历史优质课堂,指的是——在整个高中学段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在一个融
教材分析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历史教师成长道路上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历史教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高中历史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师在解读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与方式,按照由整体到部分或者由部分到整体的逻辑顺序,对历史教材的作用、地位、内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找到教科书内容与课标之间的差距,并依据学情对教材进行合理地调整、补充与开发的能力。随着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到来、统编高
赵翼作为清代卓有成就的史学家和诗人,学界对其史学思想和文献的研究颇具规模,其中又以《廿二史札记》的部分较为充分,而对《陔余丛考》这部四十三卷的学术札记则略显不足。《陔余丛考》作为赵翼的学术札记,其自身的价值在于风俗考论、史书编纂以及其他较为琐碎的考证,这些内容尚未有系统、深入的研究,从其对赵翼学术史研究的价值而言,可与《廿二史札记》的对比中显见赵翼的学术路径转向。《陔余丛考》风俗考论的部分主要包括
“尊孔崇儒”思潮是民国初年历时较久、影响较为深远的一股社会思潮。其兴衰历程与时局变动、思想观念递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言之,清末民初,科举制的废止与封建帝制的崩溃使儒家思想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在此语境下,为维护孔子儒学的正统地位,旧绅、学界的一些人士纷纷成立尊孔社团,提出尊孔崇圣、重新读经等要求,尊孔思潮逐渐兴起。至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特别是袁氏当国之际,当政者出于个人文化偏好和基于巩固自身
近年来兴起的任务型教学法受到广大二语研究者和教师的广泛关注,任务对二语产出的影响更是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在二语教学领域,已有不少国内外语言学家围绕着“任务复杂度”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但大部分研究聚焦于任务复杂度对二语学习者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而对写作能力的影响关注不够,且写作的相关研究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所以任务复杂度与二语写作产出的关系值得深入探究。关于任务复杂度对二语产出的影响,主要有两种具有较大
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战场因其独特的战略位置,成为国共双方进行军事交锋、阵前博弈的主战场。山东根据地作为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地区、同时也是中共实施战略反攻的发起地以及国共双方主力部队进行战略决战的策源地,交战极为频繁,中共在兵员、物资方面皆损失、消耗巨大,兵力补充尤为重要。然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从山东抽调大批主力部队驰援东北战场,使得山东地区作战部队数量锐减,加之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久经日伪摧残,其青
元认知策略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有相关研究虽涉及英语教学,但有关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甚少。另外,将元认知策略与写作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实证研究相对来说较为缺乏。为了弥补已有研究的不足和开辟新的写作教学路径,本研究将元认知策略与体裁分析教学相结合,并将其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中,探讨这种写作训练对学生写作表现的影响。本研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基于体裁分析的元认知策略训练对高中生英语写作复杂性有何影
女性教育是罗马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罗马社会进步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罗马社会的发展程度。贵族女性作为罗马女性阶层中最尊贵人群,拥有各类特权,可以享受来自于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因此其受教育程度自然可以代表女性教育的最高水准。共和晚期至帝国早期,是罗马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罗马社会的转型时期。这一阶段,罗马社会发生巨大改变,罗马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教育理念作为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和根本。而校歌能准确映射出学校的精神风貌,展现出学校的教育理念及其优良传统。民国时期,公立大学校歌起源于学堂乐歌,其大致经历了传统与现代思想交相辉映、民族独立和教育振兴、抗日救亡三个历史时期。这些校歌的歌词多简练而文雅,字里行间中,蕴含着民国公立大学要表达的教育理念与民国时期的价值观念。民国大学校歌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承继传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