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西藏半野生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tibetanum Shao)只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地区,是一种原始的六倍体小麦亚种。其具有成熟期自发产生节间脱落的特性,是我国特有的小麦种质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半野生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tibetanum Shao)只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地区,是一种原始的六倍体小麦亚种。其具有成熟期自发产生节间脱落的特性,是我国特有的小麦种质资源之一,对于研究小麦的分类、起源和演化具有极大的价值,在小麦遗传育种和基因资源研究中潜力巨大。前人的研究已将控制西藏半野生小麦脆穗性状的基因定位在了西藏半野生小麦3DS染色体上并定名为Br1,为了对Br1进行更加精确的定位,并对其所控制的脆穗机制进行研究,本研究利用西藏半野生小麦Q1028(母本)与郑麦9023(父本)所构建的重组自交系株系Br53后代进行了脆穗性状调查、SNP芯片扫描、穗轴断面电镜扫描以及穗轴离区组织切片,得到以下结果:1.通过构建Br1位点的次级群体,并对其F2和F3两代的脆穗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及卡方检测,分别得到脆穗株系与非脆穗株系的分离比符合3:1和5:3的理论值,表明西藏半野生小麦Br1位点是显性单基因。2.利用55K SNP芯片对遗传定位群体的F2代后代进行多态性筛选,得到与目标性状连锁的27个位于3DS染色体的SNP标记,构建Br1基因的连锁图谱,将该基因定位于定位与遗传距离的范围为5.6 cM的两个分子标记内,候选基因的区域被限定于中国春的3D染色体的53.23 Mb到72.70 Mb之间,以及节节麦的3D染色体56.39 Mb到76.12 Mb之间。定位结果成功地将Br1基因缩小至20Mb的物理范围。3.通过对ZM9023和Br53的穗轴断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Br53断面较ZM9023的断面光滑,说明其在成熟期不需要借助外力即可自发断穗,有自然断穗的倾向。4.通过对ZM9023和Br53穗轴纵切制成半薄切片和石蜡切片观察,发现Br53出现了不同于郑麦9023的“收缩凹槽”,说明西藏半野生小麦成熟期发生的小穗节间脱落的离区即是此处。同时,发现二者穗轴木质素差异不大,由此可以推测西藏半野生小麦的断穗不是由于离层木质化而导致的,这与q基因所控制的节间脱落机制不同。
其他文献
鸡球虫病是一种由艾美尔属球虫引起的胞内寄生虫疾病,每年都会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柔嫩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E.tenella)的致病性较强。在其第二代裂殖子
黄单胞菌AvrXa7是水稻白叶枯病菌中的一个Tale蛋白,依赖Ⅲ型分泌系统进入寄主植物细胞,起到无毒蛋白的作用。而柑橘溃疡病菌的效应蛋白PthA4是在柑橘上引起病害发生的一个关
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一种蚊媒性人兽共患病。JEV可感染人与多种动物,主要的传播媒介
液压载重车及其车组是一种大型运载装备,具有轮组数量多、承载能力大、各轮组通过液压转向机构独立转向,液压载重车通过液压系统对轮组的行走和转向实现独立驱动和控制等特点
直接空冷系统流动传热特性直接影响空冷凝汽器的换热效率,进而影响汽轮机的背压及安全经济性。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三维求解直接空冷系统流场的Navier-Stokes方程和k-ε湍
随着Web 2.0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兴起,计算机在网络考试等应用领域的优势也日益凸显出来。作为网络考试系统中的核心算法之一,主观题智能评分算法,由于采用语言叙述的方式作答和涉及多领域知识的原因,仍有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考虑到向量空间维度和作答文本的语义信息,本文以传统向量空间模型(VSM)和主题模型(LDA)为基础,构建既考虑了作答文本语义信息,又能降低文本向量空间维度的一种混合智能
天然气水合物或可燃冰块由甲烷组成,将成为本世纪的清洁能源。这种新资源可以解决能源短缺造成的诸多问题,正在引起许多国家的关注。在本论文中,我将重点探讨勘探发展,讨论全
本研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对两个突变体库一共1200份诱变小麦群体的Waxy蛋白变异进行了鉴定,并通过双向电泳(2D-PAGE)、基因克隆、原核表达的方法验证SDS-PA
随着公共服务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政府建设开始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发展环境。目前,我国正处
近年来永磁同步电机凭借其高效节能、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和便于维护的优点,在风机水泵、空调、电动汽车甚至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伴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