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增强环氧基复合材料结构阻尼一体化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yd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为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比模量等优点,在工业和装备领域代替传统材料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传统材料面临的振动和噪声问题在复合材料中同样突出。振动和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环境,降低系统的性能和生产效率,破坏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长期的振动还会对结构造成损伤,引起结构有效寿命的下降。复合材料构件以薄壁件为主,在倾向于高速化的应用领域中,振动和噪声的负面影响会表现得愈发明显。复合材料的减振降噪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复合材料的减振降噪性能依赖于其阻尼和模量。模量的提高可以改善低频下的减振降噪性能,而良好的阻尼性能则起到改善全频域范围内复合材料减振降噪性能的作用。因此,减振降噪要求复合材料兼具高阻尼和高刚度,而高刚度也是复合材料作为结构材料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对结构和阻尼进行一体化设计。复合材料结构阻尼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层间式”结构,这种结构来源于传统的附加式阻尼结构,直接将阻尼层插入到复合材料层间。粘弹性阻尼层共固化复合材料以橡胶作为阻尼层,存在整体刚度下降、界面结合力低、耐热性差、阻尼层易老化等问题;其他非橡胶类的结构阻尼复合材料等会造成整体厚度、质量和工艺成本增加。复合材料具有多组分、多界面和可设计性强的优点,在性能改善上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完全可以设计出不依赖于层间插层的结构阻尼一体化复合材料。因此,本文力图跳出插层式的改性思维,明确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阻尼来源和机理,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基本结构(基体、界面和纤维)出发考虑复合材料的结构阻尼一体化设计。本文中基于基体的结构阻尼一体化通过纳米粒子的添加来实现。选择了 3种具有代表性的纳米粒子来研究其对环氧基体力学性能、阻尼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理:(1)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采用基于溶剂法的高速剪切法将不同尺寸的MWCNT分散到环氧基体中。通过理论计算对MWCNT的分散过程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对比Halpin-Tsai模型的计算结果和拉伸测试结果判断MWCNT在基体中是否得到了良好的分散。测试结果表明MWCNT的添加能够实现环氧基体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同步增强。环氧基体的拉伸模量最大提高达到了20%,拉伸强度最大提高了 8%,25℃ 1 Hz下的损耗因子最大提高了56%。对纤维状纳米粒子界面摩擦的产生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大长径比和大比表面积的MWCNT对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增强效果更好。团聚体对基体的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均有负面影响。而MWCNT的尺寸和团聚体对基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规律和对力学性能、阻尼性能的影响完全相反。(2)石墨型氮化碳g-C3N4。以尿素为前驱体,通过热缩聚法制备g-C3N4,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测试,随后将其作为一种新型填料通过高速剪切分散到环氧基体中。改性后环氧基体的拉伸模量和弯曲模量分别提高17.29%和12.3 8%,Tg提高了4-5℃,初始热分解温度(Tinitial)和50%的热分解温度(Thalf)均提高了 15℃。机械性能和热性能的显著改善归功于微卷曲结构、大比表面积形成的机械锁合作用以及天然携带的氨基基团与环氧基团反应形成的化学键。改性后的基体25℃1 Hz下的损耗因子由0.035增加到0.049,阻尼性能增强可能源于层间滑动摩擦、层间氢键周期性断裂与重建和微型约束层阻尼结构耗能的综合作用。(3)核壳结构纳米橡胶(Core-Shell structure nano-Rubber,CSR)。CSR是一种新型的环氧增韧剂,鉴于基体增韧与阻尼之间的密切联系,将其和环氧基体混合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测试结果表明10 wt%添加量的CSR能够将基体的冲击强度从22.33 ± 4.77 KJ/m2增加到36.89±4.43 KJ/m2,同时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的保持率较高,Tg基本保持不变,但是同时CSR的添加对基体的阻尼性能也几乎没有影响。球形结构限制了 CSR与基体的界面摩擦耗能以及其本身粘弹性的发挥。最后,选择综合性能最好纳米粒子改性基体制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测试结果表明MWCNT和g-C3N4改性基体能够实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和阻尼性能的增强。基于界面的结构阻尼一体化通过在纤维界面引入多尺度纳米粒子实现。基于对g-C3N4的研究,通过原位合成制备了负载g-C3N4的碳纤维来改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g-C3N4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碳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和湿润性,增加了纤维表面官能团的数量。测试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自由能增加了 67.81%,界面剪切强度(IFSS)由44.62 MPa增加到73.41 MPa,层间剪切强度(ILSS)从51.84 MPa增加到72.09 MP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从564.91 MPa提高到675.31 MPa,拉伸模量从50.12 GPa提高到58.37 GPa。弯曲强度从719.51 MPa增加到795.13 MPa。弯曲模量从47.14 GPa增长到51.83 GPa;冲击测试中总的吸收能量从1.14 J增加到1.78 J。玻璃化转变温度由116.71℃提高到121.34℃。改性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达到了未改性前的2.2倍,用于表征结构阻尼性能的优值提高了 114.1%。基于纤维的结构阻尼一体化通过混杂的方式将高阻尼纤维引入到碳纤维复合材料中实现。本文设计了一系列碳纤维/芳纶纤维混杂结构,测试表明混杂复合材料具有折中的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混杂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仅由混杂比决定,拉伸强度和失效行为同时由混杂比和铺层结构决定。位于铺层中心位置的连续多层碳纤维能够产生正向拉伸强度混杂效应。混杂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和阻尼性能主要由外侧纤维决定。次外层芳纶纤维在受压侧特殊的失效模式会加速最外层碳纤维的破坏。混杂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同时受到混杂比和铺层结构的影响。混杂界面处的应力突变和泊松比不匹配对阻尼性能有增强作用。基于对混杂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本章建立了实际载荷下混杂复合材料的阻尼预测方法。针对自制材料力学参数难以获取的问题,从力学性能参数较易获取的纤维和基体出发,首先得到了复合材料中织物的几何特征参数,建立织物复合材料的代表性体积单元,利用有限元法计算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和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工程力学参数。随后本文将模态应变能法和模态叠加法相结合建立了实际载荷下混杂结构损耗因子的计算方法。利用此方法计算了多种碳芳混杂结构在1 Hz实际振动载荷下的损耗因子。模拟和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精确度。
其他文献
当前远程访问控制系统采用一条宽带或线路,存在系统不稳定和耗时长等问题。为此,提出嵌入式网络下远程访问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系统采用数据采集设备对过滤规则进行设置,采用
甜椒是我国各地普遍栽培的大宗蔬菜之一。福建省闽南地区特别是诏安县的独特气候资源为甜椒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目前诏安县甜椒单个品种的产值已过亿元,为当地的农户增收发挥了
随着电缆在配电网中的大量使用,高压配电系统电容电流水平不断提高,高效、精确的测量系统对地电容电流成为关键问题。本文介绍了传统常用的测量电容电流的方法,分析比较各种
颅脑是人类中枢神经所在,颅脑损伤致死、致残率极高,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业发展迅速、交通工具剧增,导致工伤、高空坠落伤和交通事故数量急剧上升,
本文通过对某高校2011级部分大一新生焦虑状况的追踪测查,分析大一新生焦虑状态心理的发展特点以及发展变化是否具有性别差异、生源地差异以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是否具有
对引进的黑牛肝菌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获得的母种进行不同保存方法比较试验。试验结果:黑牛肝菌母种在常温下保存,90d后菌丝活力94%;而在4℃冰箱中保存,90d后,菌丝活力下降至
明清两季,儒医鼎盛,但医者之所以获"儒医"之名,并非由国家进行资格认证,而是基于职业出身、医术水平、医学著述、社会交往、济世关怀等社会化标准的形象认同。李中梓为明末名
作为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对象——突发事件频频被摄影记者的镜头所记录、传播。由于突发事件往往成为事故、死亡、灾难、战争、暴乱的代名词,因此如何用镜头来关注事件中的人,
城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交通污染是现代城市交通三大热点问题,安全、便捷、通畅、环保的城市交通是人之所想。随着安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问题
在我国,耕地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耕地利用方式(农作物种植结构)在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目标的政府行为与农户追求经济收益最大化目标的个体行为相互作用下已发生了显著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