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水画焦墨技法的产生和发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m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中国画从色彩斑斓的工笔画发展到后来,摒弃了色彩,使很少上色的水墨画占据了主流位置,继而又出现了焦墨山水画,更是单纯的黑白,把水墨画中的黑白夸张到了极致,好像又回归了原始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人在社会生活习惯,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尚黑”的美学文化。老子道德经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教中的太极,便是分阴阳两仪,黑白交替运行;黑中有白,白中有黑。这也就是玄与素:玄者为黑,素者为白。从古到今汉民族对黑色一直充满敬畏,这种敬畏包含着对黑色在大千世界中的幽深,寂静和稳重,也包含着永恒的思索和向往,黑色一直被人们称之为正色,色中之王,黑与白可以使两个极端的色相相互协调。中华民族崇尚黑色有着悠久的历史,黑色凝结并渗透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色彩美学的精髓。所以,在黑色在中国色彩乃至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单纯的黑色,又会给人一种神秘深邃的感觉,而焦墨画的出现和发展,正是画家们在一种原始古朴的精神体系中去寻找一些永恒的东西。焦墨技法来源已久,在水墨画出现以前,很多绘画都是以单一的浓墨或者焦墨勾勒。字王维创立水墨山水画以来,墨法便一步步走向完善。特别是到了五代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已经高度成熟,出现了一个山水画的高峰。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山水画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他们的画作中,能看到各种技法包括墨法运用的已经非常成熟。查阅文献,最早提出焦墨这一技法的是北宋郭熙和郭思著的《林泉高致》:“运墨有时而用淡墨,有时而用浓墨,有时而用焦墨,有时而用宿墨,有时而用退墨,有时而用厨中埃墨,有时而取青黛杂墨水而用之。”以后也有很多文献提到,焦墨的运用只是提到点醒的作用,很少运用单纯的焦墨去刻画物象的,而清代的程邃把这一传统打破了,在他的作品中,他把焦墨作为主要的笔墨语言来经营画面,加上他有着对用笔的高超技巧,使得画面古朴洗练、苍中含润。黄宾虹评价他:“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唯垢道人得之”,而后黄老又把焦墨列为“七墨”之一,还创作了大量的焦墨技法的作品。将焦墨技法作为一种风格来探索的是近代绘画大师张仃先生。他将焦墨厚重,纯粹,概括力强,冲击力强的特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创作了一大批气势磅礴、经典的山水画,如《巨木赞》、《昆仑颂》等。张仃的这种艺术追求,也表现了这个时代的审美取向——中华民族蓬勃的发展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也使得张仃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张仃这种对焦墨技法单一的运用,也有很多人持不同意见。有人说他把山水画简单化了,少了中国画的意境;也有人说,山水画讲的是水墨晕章,没有了水,画的画跟素描有什么两样。而我觉得,一种新形势的探索肯定是从无到有,再到成熟,而后成为一种风格。在这期间,议论肯定很多,但都是善意的,而画家要做的是,听取这些意见,结合自己的研究,进一步去探索。张仃先生做到了这一点,他没有被杂音所左右,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他这种对艺术的追求和创新精神是我们要去学习的。
其他文献
陈芸(1885-1911),字芸仙,号淑宜,自称“道山女子”,侯官人。清光绪十一年生,卒于宣统三年。陈芸自幼聪颖,善记诵,有诗才。受母亲薛绍徽影响,加之自身对于女性文学大都付诸荒
以往的人体全身出汗率的测定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各种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人体全身出汗量的方法——衣物增重法,并利用该法分别测定20。C、25℃和28℃3种环境温度下
在现代社会,户外公益广告是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它既是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公德的重要途径,它天然地具有真善美的特质。在城市户外公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大陆思想文化的逐渐放开,一些被忽视甚或是误解的文化人物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梁实秋即在其列。发展到今天,学界对梁实秋的研究已取得较大推进,但在
<正>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
作为享誉中外的革命文学家,周立波为读者留下了数量颇丰且内容深厚的文学作品;而其小说创作的成就尤为突出。目前,学者研究周立波的成果较为丰富,但主要集中在考察生平经历,
1950年代的新民歌运动,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种比较特殊的诗歌现象。通过对新民歌运动的研究,可以反思当代诗歌创作的功过得失,探索当代诗歌发展的曲折历程。本文在概述了
历史学科中,除教师为学生讲解课程内容外,学生也应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提问。以学生为主导的问题多源自于学生的疑问,故当学生建立问题意识时,就能够从解答中丰富自身对于历
李商隐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作为晚唐文坛大家,他诗、文皆有创作,其文是他全部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商隐文主要分为骈文和散文两类,其中尤以骈文居多。李
接受美学属于西方文学理论范畴,它认为读者在文本解读中具有突出重要的地位。旅游翻译文本的主要目的就是向读者有效地传递信息,因此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此类文本非常具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