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探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nhr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更加突出和迫切。目前承担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任务的本科院校(包括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职前教师培养的质量不能满足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此,这两类本科院校纷纷着手改革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与关键就是课程。那么,探寻我国本科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源流、现实状况以及发展走向,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采用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对我国本科院校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作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 第一部分:分析我国本科院校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性;限定研究的范围;从我国本科院校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原则和标准、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的思路三个方面阐述了目前理论界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依据、研究的特色与不足、研究内容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本文分四个阶段对本科院校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变革历程进行了梳理。在把握变革趋势的基础上,对变革中的“不变”因素作了探究。 第三部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现状的比较研究:介绍了与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有历史渊源的美、日、俄三国职前教师教育的改革现状;对我国两类本科院校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了横向比较;结合上述情况,将我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与美、日、俄三国的作了对比分析。 第四部分:调查并分析了在职教师对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需求;调查并分析了在校本科生对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认可度;访谈获得了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第五部分:对我国本科院校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建议,建议包括对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及实施。
其他文献
自我设限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归因策略。成就动机的自我价值理论认为,学生的成就行为是为了保护自我价值。自我价值主要由个人对自己的能力知觉或他人对自己能力知觉决定。有
职业教育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陆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迁,社会的意识形态、结构等显现出与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社会出现了较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大量农村富余人口向城市转移,成为流动人口.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流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