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柬埔寨华侨研究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27896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侨移居柬埔寨的历史悠久,早在宋元时期就有华侨在柬埔寨当地定居生活。明清时期,柬埔寨的华侨迅速增加,且因历史背景、政治时局、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使移居情况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明朝前中期虽有华侨前往柬埔寨,但总体未成规模,零星分布于柬埔寨各地。明末清初,明清易代,国内战乱不止,大批明朝遗民在抗清失败,复明无望时选择逃亡到柬埔寨,还有一部分军民因惶恐清朝的杀戮选择移居到柬埔寨,形成了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这批移民的到来为柬埔寨的华侨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其中最大的移民集团为鄚玖集团。鄚玖及其子鄚天赐受命治理河仙,在他们的积极开发下,河仙成为具有中华特色的华侨社区。清朝后期,正值西方国家殖民扩张时期,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且当时法国以保护国名义掠夺柬埔寨资源,因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其以各种名义招揽华侨,促成了新的华工移民浪潮。华侨移居柬埔寨主要受母国因素、侨居国因素和国际因素的影响。中国国内人地矛盾尖锐、生存压力增大及战争频繁,大批华侨受此推动而移居柬埔寨。柬埔寨国内自然环境优越,社会环境宽松,大批华侨将柬埔寨视为理想的迁移之地,同时,地缘、血缘的牵引进一步促进了民众向柬埔寨迁移。除了母国因素与侨居国柬埔寨的吸引力外,国际背景下法国殖民者占据柬埔寨,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进一步刺激了华侨向柬埔寨迁移。明清时期的柬埔寨华侨在柬当地开拓疆土并在此扎根,为柬埔寨地区的经济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不仅推动了柬埔寨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成为中柬经贸往来的重要媒介。柬埔寨华侨以自身为承载,不但丰富了柬埔寨文化内涵,还推动了中柬之间的文化交流。但他们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因柬埔寨国内不稳定的华侨政策、朝贡体系下的无庇护状态及“他者”身份的窘境而面临发展的困境。华侨在柬埔寨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了柬埔寨文化的发展,在华侨的影响下,柬埔寨既有丰富的本土文化,还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区。
其他文献
国际视野是指一个人从国际关系或全球视野的角度完整、全面认识国际舞台上曾经发生、抑或正在发生、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情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素质等综合素养。其内涵在于作为中国人首先应立足中国且具备客观公正认识国际问题或评判国际事件以及国际关系的正确价值观和家国情怀。我国中学教材从2017版新课标就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要求,即学生应了解世界历史及文化的多样性,并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高中阶
学位
历史想象一直受到了学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却较少涉及到历史教学中历史想象的分类及其应用研究。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进行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行的课程标准在不断肯定历史想象的重要性。同时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介,以历史教科书为基本依托来探究历史教学中的想象势在必行。故本论文以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材料为载体,依次从中学历史教学中想象的定义、想象的分类以及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想象教学应用研究三
学位
暗杀是韩人反日独立运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韩国独立运动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暗杀也是一种舆论事件,引起各国的关注与同情,在华韩人的暗杀活动得到中国各界人士的帮助。此外韩人的暗杀是弱者无奈的反抗,是韩人独立武装成立之前的过渡性现象。本文正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1919年前的暗杀活动为核心。1905年日本通过《乙巳条约》实际上占领朝鲜,引起了韩人以各种形式的反抗,均遭失败,便通过个人暗
学位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实现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呈现出需要内容的丰富性、需要形式的多样性和需要层次的提升性;另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受不平
学位
时事新闻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既是基于历史学的学科特性,也是顺应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信息化程度日益提升的当下,师生可以通过多渠道、多方式获取时事新闻材料,这为教师在课堂中引入时事新闻提供了前提条件,更是学生接纳、认同与内化时事新闻教学模式,助力教学目标实现的必要保证。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并呈现了国内外对时事新闻在历史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对
学位
工业遗产见证了工业时代的文明,但随着城市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转型使得大量的工业遗产逐渐没落。城市里便留下了大量遗弃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甚至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因此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城市现存的工业遗产活化再利用,从而实现功能上的更新与转型,能使得改造后的建筑适用于当下时代发展和生活的需要。该文通过对昆明钢铁厂旧址的适应性再利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
期刊
近年来,文化记忆理论与空间生产理论的联系不断被发掘,记忆的空间化一度成为研究的主流。三线工业遗产是我国现代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代化改造可作为文化记忆和文化空间交互的场域。基于此,本文首先构建了“记忆-空间”理论模型,对理论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梳理,之后以宜昌市809三线工业遗址的开发为例,在“记忆-空间”视角下从记忆的保留、记忆的唤起、记忆的传承三个方面对809工业度假小镇的开发进行了解析。
期刊
报纸
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普及,让现行的储能器件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故而针对储能器件的研究成为了科技界的一股潮流。超级电容器(SC)——储能器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凭借着高功率密度及循环稳定性,它收获了研究人员们的大量关注。而电极材料——SC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SC的性能的影响十分关键,因此,为了提升SC的性能,大力发展电极材料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二维(2D)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s)作为新型的
学位
工业遗产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历史进步的见证,拥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首先探讨了工业遗产环境的更新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而后讨论工业遗产更新与未来社区发展的契合度,提出在“未来社区”建设背景下工业遗产生态化、数字化、人性化更新方式。并以浙江省湖州市东苕溪运河畔的制丝企业工业遗产为案例进行更新设计,使该工业遗产成为以“丝织”为主导产业方向,能聚集丝织创意企业、个人在此生根发展、安居乐业的“未来社区”,实现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