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山地社会——国家力量于台湾山地原住民社会的实施情况(1874-1945)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m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83年清朝领台,当时清政府的统治范围以西部台湾为主,相较于对平地汉人的治理,山地社会并未正式设治,清政府只是采取消极汉“番”隔离政策。直到1874年牡丹社事件,为了加强台湾海防,清政府被迫“开山抚番”,清代国家力量才真正进入山地社会。之后的日本殖民主义更是不惜代价,通过“理蕃”政策,最终使得日本帝国力量在山地社会建立。 当一度自由的原住民族群遭遇国家机器的约束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对山地社会而言,会造成什么样的改变呢?而国家又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这群欠缺国家经验的族群呢?文章主要从国家行政和山地原住民之间的互动,来探讨国家力量在山地原住民社会的实施情况。 第一章:主要介绍清代国家力量进入前的山地社会,即清代长期的汉“番”隔离政策及其政策之下的山地社会。实际上,本章也是清代国家力量进入山地社会的一个大时代背景,长期的隔离政策,山地社会被视为“化外之地”,导致外国列强觊觎,台湾海防告急,清廷被迫实施“开山抚番”,清代国家力量才真正进入山地社会。 第二章:讲述清代国家力量进入山地社会的情形,主要探讨清政府国家力量进入的背景、“开山抚番”的实施与统治机构的建立,以及山地原住民族群接触到清廷军队之后的反应。同时也指出,“开山抚番”并没能使清政府在山地建立统治力量。 第三章:主要叙述日据前期“理蕃政策”的演变,从据台前的怀柔政策到之后的积极剿压政策,阐述日本殖民当局在山地社会“理蕃政策”的实施,以及原住民族群在面对日本帝国力量的进入,是如何与之互动并回应。随着“五年理蕃计划”的完成,日本殖民当局基本上征服了山地原住民族群。 第四章:讲述日本殖民帝国在山地社会建立统治力量后,其总督府“理蕃”政策又是如何转变的。本章以1930年的雾社事件为分水岭,将日据后期殖民当局的“理番”政策分前后两个阶段,具体分析总督府是如何更深层次地控制山地原住民社会。 结语:总结全文,文章主要从时间的纵向,重建国家力量进入山地社会之后,台湾原住民族的历史变迁。同时也指出,不同的国家机器,其实施的力量也是不一样的。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采用社会史的研究角度,结合大量田野调查资料和口述材料,力图通过对湖北省东部较有影响力的四祖寺和五祖寺的考察,揭示鄂东佛教发展的现状和民众信仰的真实状况。 第
通过分析喷气织机的特点,论述了喷气织机所用纱线必须在原纱准备、络筒、整经、浆纱等工序上提高纱线的质量。所使用纱线具有强力高、不匀率低、光滑耐磨、弹性好、毛羽少、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南洋劝业会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博览会,既是晚清“新政”振兴工商的一大举措,也是中国半个多世纪博览会事业发展演变的结果。劝业会在陈琪、张謇、端方等人的协力下,经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各项工作都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山东省的一个县级市,胶南市在改革开放后,经济也得到良好发展,本文以新时期山东胶南市的民盟支部、农工党
身染重病,但作为会议安排的重点发言人,他激情四溢的发言,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没有人想到,这次发言竟成了任同治的绝唱。他病逝后,许多人都感到愕然,生命力这样旺盛
八旗制度是清代重要的军事制度,也是清代军事制度的基本骨架。清入关后,将八旗分为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两类。驻防八旗是清廷加强对地方社会控制的重要凭借,目前对驻防八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