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拒绝与外化问题行为 ——心理资本和社会认同的中介作用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tend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态背景的不断变化,儿童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也在增加。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危害个人社会适应及其身心健康的不正当行为。问题行为可以划分为两种: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其中,内化问题行为是一种心理失调,一般指人的情绪等方面,例如焦虑、抑郁、孤僻和沮丧等。外化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外部行为不完全符合或直接违背了目前社会上公认的行为准则或相关法律行为规范,例如打架、斗殴、逃学、参与违法活动等。外化问题行为与儿童青少年的多种不良适应结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影响学生外化问题行为的诸多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以往的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外化问题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关于父母教养方式分维度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单一人群出发,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维度之一的父母拒绝与中小学生外化接受的关系并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主要包括以下研究:研究一采用了差异分析法来研究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外化问题行为的表现和发展状况,结果可以发现在其性别和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上,小学生外化问题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体来说,男生的外化问题行为表现要比对女生多,较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个体其外化问题行为要多于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个体。研究二是以父母拒绝为自变量,外化问题行为为因变量,心理资本和社会认同为中介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在父母拒绝与外部化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和社会认同在父母拒绝与外部化问题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同时,我们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变量纳入模型当中,多群组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调节心理资本与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此外,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父母拒绝对外化问题行为的预测模型。对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群体,父母拒绝主要通过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影响外化问题行为;对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群体,父母拒绝预测问题行为主要是通过直接作用影响。研究三是基于研究一和研究二的结果,提出了一些教育建议,并针对我国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高的小学生制定了一套教育课程,以心理资本干预的模型PCI为主要理论依据,从希望、乐观、自我效能感和韧性四个方面设计了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的教育课程,一共八个单元。
其他文献
基于类别的归纳推理(category-based induction)是指人们运用学习到的类别关系,将已知前提的类别属性拓展到与新的结论的过程,其在日常生活对于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有着重要作用。在类别归纳中,前提数量和前提间的相似性都会影响推断的强度(induction strength)和结论成立的可能性(the likelihood of conclusion);前者称为前提单调性效应(premi
道德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大硕果,研究发现,日常身体积累的经验会作用于道德概念进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并通过隐喻联结这一机制映射形成个体的道德抽象概念。而就具身认知来说,更是致力于研究抽象复杂概念和躯体经验的隐喻联系是怎么样形成的以及如何进行机制运转。在空间维度的道德隐喻背景下,当前位置隐喻下的道德判断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与下,但在日常生活中,垂直空间其实除了上下还有高低。而且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相对于上下
创造力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至关重要。尽管对于创造力的定义仍未达成一致的结论,但大多数学者都是以“产品”的视角来对其进行定义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创造力姑且可以简单的定义为产生新颖并且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是一种以网络形式表达人类知识结构的模型,它编码、存储着在不同背景和时间尺度下的关于这个世界的各类概念和知识,对研究创造性认知加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创
分析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发展表明泛函分析的地位日益重要,它在物理工程,化学,生物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以泛函分析为工具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已成为分析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解决这些领域中的非线性问题的同时逐渐形成了现代分析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一非线性泛函分析。它主要包括半序方法,拓扑度方法和变分方法等内容,为当今科技领域中层出不穷的非线性问题提供了富有成效的理论工具,尤其在处理应用科学中提出的各种非线
小学时期是学生掌握学习技能和学习方式的关键期,更是增强其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初始阶段。学业成就是学校评价学生学业表现的主要指标,概括了学生在学校各个领域的学业表现,可以用于代表他们学业能力和学业成功水平。影响小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个体因素涉及认知能力、学习心理和学业行为等;环境因素涉及学校氛围、家庭社会背景等。心理素质是与人的适应-发展-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张
近年来,贫困心理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研究发现,贫困群体具有显著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心理与行为特点,这些特有的特点大多不利于他们适应社会,进而不利于摆脱贫困。例如,贫困者往往只关心眼前的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只在意眼前收入的多少而不做长远的人生规划,相对较少地为子女未来的发展进行投资等。从长远来看,将形成贫困的恶性循环。贫困不仅仅是缺少金钱,还意味着贫困者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的生活环境,这种高压的稀
大量研究发现,有氧运动不仅能促进人们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心理功能的各方面也都有积极影响。比如能降低血压血脂,改善肌肉骨骼和心肺功能,提高注意力、记忆力以及改善认知功能等。运动对创造性思维影响的研究也在近些年得到关注,不过,现有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一些研究发现某些形式、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另一些研究则没有发现这样的效应。这可能与创造性思维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有氧运动种类的多样性有关。
竞赛焦虑是运动员由比赛情境唤起的的一种身心反应,它常常伴随着不安、恐惧等不愉快的情绪,极大地影响着运动员的临场表现。因此,练习和采用各种心理策略来应对竞赛焦虑是十分必要的。正念是指对当下的内外经验保持觉察,并采取一种接纳但不评判的态度。面对逆境或情绪起伏时,正念水平高的运动员能够不去对这些刺激进行评判和反应,从而能够解决之前固有的情绪反应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焦虑情绪,改善情绪状态。随着正念训练
青少年身体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新时代国家发展的“痛点”与难点,体教融合成为新时代国家顶层设计的理念与模式创新,革新国家相关部门职能与观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需要从教学内容创新、体育教师发展、学生体质提高等多个方面的实施。2015年教育部出台“一校一球一操”政策,意味着啦啦操运动成为学校体育活动中的重要项目,发挥出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的作用。啦啦操不是中考的考生项目
Birnbaum(1999)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让两组被试分别判断数字“9”的大小和数字“221”的大小,结果发现在相同的标尺上,被试对数字“9”的大小的判断大于对数字“221”的大小的判断!这就是所谓的“9>221”效应。此外,Leong(2019)利用改良后的标尺巧妙地发现了“9>009”效应和“-2>2”效应。然而,上述实验存在以下不足:(1)采用工厂工人作为被试,首先工厂的工作压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