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堆藏布江谷地冰碛丘陵形成机制及其气候意义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冰川沉积学理论为基础,从沉积动力学的角度讨论中低纬度波堆藏布谷地中冰碛丘陵的形成机制。通过对林穷乡附近两冰碛丘陵的剖面内部组成,砾石组构及粒径分析及考虑到所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证实了冰碛丘陵是在死冰条件下,由于冰川表面的差别消融而形成地形差,再经过地形的不断倒转形成的。后期的冰川融水和丰沛的降水也对冰碛丘陵的外形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考虑到波堆藏布宽阔的河谷和海洋性冰川特性,这些都为大面积的冰碛丘陵的形成和保存起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对冰碛丘陵进行了ESR测年,并且结合青藏高原及其附近现有的CRN测年数据及高湖面数据分析,初步证明冰碛丘陵形成于12.3kaBP前后,可能对应于阿勒罗得(Allerod)暖期。   
其他文献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以海量数据集成的方式来对城市情况进行数字化存储和描述,为城市信息应用提供统一的基础数据框架,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本文在阐述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平
期刊
期刊
城市地物波谱研究是遥感技术的重要部分。由于城市地物波谱特征、城市遥感所需的光谱分辨率等相关信息的缺乏,城市遥感应用受到了阻碍。因此深入研究城市典型地物波谱,对提高城市遥感技术的理论、应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基于实测数值,进行两方面的研究:城市典型地物反射波谱分类,城市遥感通道窗口。论文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并且从方法上为城市遥感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在分类研究中,论文采用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和固体废物的历史变化与现状,并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环境污染与城市经济发展指标的数量分
学位
学位
本文从土地利用和GIS等空间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出发,在明确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空间涵义的基础上,以广州市海珠区土地利用变化为例,对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进行定量和
  本文尝试用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Di)和群落在区域的出现频率(Fi)来计算区域生物多样性指数;从物种的层次来看,佛山市区域植被的次生种(乡土种)主要分布在高明西部的森林流域
为了完善中低速磁浮列车的悬浮控制系统,进一步提高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文章取单悬浮架模块系统进行分析,通过对簧上部件、空气弹簧、簧下部件、弹性轨道进行数学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