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半导体材料离子态稳定性的原位光谱电化学研究

来源 :赵曼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qing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半导体材料因质量轻、结构丰富、可实现柔性器件制备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有机太阳电池、场效应晶体管、二次电池等光电领域。在有机光电器件工作时,电极注入或者光生激子解离过程中,由于电荷的产生,有机光电材料容易形成具有离子化特点的带电物种。有机半导体材料因分子结构、杂质、水氧等因素易形成陷阱,陷阱的能级通常位于能隙中,使陷阱易于捕获电子或者空穴,降低载流子迁移率,导致材料的稳定性下降。材料中载流子的迁移,可以看作是电荷在分子间的交换过程,类似于材料不断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行为与电化学反应相似,即通过电极与材料之间的异相电荷转移,使材料形成离子态物种。因此,可以通过电化学技术研究材料的稳定性,协助判断材料在有机光电器件工作状态下的“电老化”过程。基于此,本论文通过原位光谱电化学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对有机半导体材料带电状态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主要包括(1)有机太阳电池活性层材料离子态稳定性及“电老化”的作用机理;(2)n-型有机电容、电致变色材料离子态稳定性,重点研究溶剂中存在的痕量(~20 ppm)水和氧气的影响和提高材料稳定性的方法;(3)电化学聚合过程中离子自由基的稳定性对于产物结构、形貌以及薄膜掺杂/去掺杂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1、第二章工作研究有机太阳电池活性层材料离子态稳定性及“电老化”作用机理。选择中间核结构为苯并噻二唑并噻吩,端基为氰基茚酮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进行光谱电化学研究。结果显示,施加负向电位时,材料的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吸收峰逐渐减弱并消失,归因于氰基茚酮被还原成阴离子自由基,导致端基和中间核之间的电荷转移消失。施加正向电压,ICT吸收峰部分回复,归因于阴离子被部分氧化成中性态,未被氧化的部分生成副产物,造成稳定性的下降,说明材料发生了“电老化”。副产物结构为端基和中间核连接处的C=C被还原成C-C。为了让材料接近器件的工作状态,我们选择向材料施加起始还原电位附近的电位进行研究。基于循环伏安法(0~-0.74~0.60~0V)和计时电流法的光谱电化学测试表明,由副产物造成的不可逆部分占比近10%(200圈循环扫描),且材料呈现出三个反应过程。此外,我们对比不同卤素取代的受体材料,Y6(F代TPBT-IC)、Y8(Br代TPBT-IC)和Y7(Cl代TPBT-IC),发现其薄膜的老化速度依次增加,归因于三种材料的LUMO能级依次降低,低LUMO能级的材料更容易得到电子发生副反应。2、第三章工作研究n-型有机电容、电致变色材料的离子态稳定性。选取不同LUMO能级的有机半导体材料,Bth Cz、AQCz和PBICz,进行多圈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与其LUMO能级和水氧形成的电子陷阱的LUMO能级(-3.6~-3.8e V)的相对位置有关。低于电子陷阱LUMO能级的材料(PBICz)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而LUMO能级高于(Bth Cz)或者近似于(AQCz)电子陷阱LUMO能级的电极材料稳定性较差,且能级差值越大,材料稳定性越差。为了提高材料的稳定性,我们向电解液中添加高HOMO能级(-2.98 e V)的电子陷阱填充剂,双(五甲基环戊二烯)钴(II)(DMC)。DMC会自发地将电子填充到电子陷阱的LUMO能级,使其失活。优化的DMC浓度为5×10-4 mol L-1,经过多圈循环伏安测试,BTh Cz和AQCz电聚合薄膜的电荷保持量分别提升了68.6%和26.3%。通过原位光谱电化学技术进行机理研究,结果显示,DMC的作用机制类似于“除水剂”,在有效填充电子陷阱后,始终以Co(III)的形式存在,且不与电极材料发生反应。3、第四章工作研究自由基稳定性对于电化学聚合的产物结构、形貌以及薄膜掺杂/去掺杂的影响。选取9-取代氢原子、苯环和乙基基团的三咔唑单体,H-3Cz、P-3Cz和E-3Cz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三种单体的电化学聚合过程均包含两个电子转移步骤:在低电压范围(-0.60~1.0 V vs.Ag/Ag+),内部咔唑被氧化成稳定的阳离子自由基,很难引发聚合反应;在高电压范围(-0.60~1.25 V vs.Ag/Ag+),外围两个咔唑同时被氧化,通过3,3-偶联生成三咔唑聚合物。通过电化学联用设备进行电化学聚合机理研究,发现H-3Cz的沉积速度最快,倾向于生成长链聚合物,生成的薄膜形貌有明显的聚集,而P-3Cz和E-3Cz的沉积速度较慢,倾向于生成短链聚合物,薄膜较为平整,归因于苯环和乙基取代三咔唑阳离子自由基比氢原子取代的更稳定。此外,由于苯环的位阻较大,P-3Cz内部咔唑被氧化时掺杂的抗衡阴离子(PF6–)未被完全去除,进而在更低电位下引起n-Bu4N+掺杂进薄膜。三种电聚合薄膜的循环稳定性测试表明,在掺杂时,3,3-二聚咔唑和内部咔唑相继被氧化,聚合物整体呈现“双极化子”的吸收特征;去掺杂过程变化规律相反。经过30圈循环伏安测试,H-3Cz、E-3Cz和P-3Cz薄膜的稳定性逐渐降低。
其他文献
情感是人类复杂心理状态的外在体现,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计算机对人类情感的有效识别,在医疗卫生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社会价值。近年来,情感识别作为人工智能领域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由于脑电与神经活动密切相关,能客观反映人的情感状态,且具有采集成本较低和使用便利的优势,因此脑电情感识别研究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目前,有关脑电情感识别的研究已
学位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人们日常学习方式的巨大改变,社交学习、智慧学习、非正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纷纷涌现。高等教育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新特征,高校学生的学习模式趋于多元化,教学建筑对适应性的需求增加,“重新设计学习空间”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并对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展了广泛调研;基于对教学建筑现状的归纳,结合具体的学习需求,进一步深入分析了我
学位
环状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与材料化学、药物化学等领域密切相关。环状化合物种类的多样性导致其生物活性的差异,同时也导致了其合成难度千差万别。烯丙基取代反应由于可以快速构建C-C、C-N、C-O键以及其他碳杂键被广泛应用于环化反应中,其中脱羧环加成因其可以原位生成高活中间体被普遍研究报道。本论文围绕天然产物环状分子骨架构建为核心,以钯催化烯丙基取代反应为基础,做了以下三方面工
学位
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础、核心和内在要求。科技强国内涵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内涵是执政党以强科技实现国家强盛的治国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以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提出了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并围绕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科技强国建设发表了许多新的重要论述,
学位
由于锂资源的丰度低且分布不均,以及安全性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未来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应用的担忧。因此,为了满足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发展安全、低成本和高效的新型储能装置迫在眉睫。基于独特的阴阳离子双嵌机制,双离子电池具有高输出电压、高能量密度的特点,同时其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在下一代大规模储能装置中极具潜力。双离子电池的电极通常采用碳系材料,然而,一般的石墨基负极材料在循环中容易发生剥离与脱落,造成容量
学位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又称为多孔配位聚合物,是由金属阳离子盐或金属簇化合物与多齿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的多孔晶体材料。由于其结构多样化、孔隙度高、可调性强和灵活性好,基于MOFs材料的催化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然而,MOFs的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众多的问题与挑战,例如在MOFs制备过程中,难以精准控制产品形态、孔隙以及尺寸;除此之外,MO
学位
利用可再生一次能源产生的电能来驱动电化学反应,将大气中的分子(如水、氮气、二氧化碳)转化为可利用燃料(如氢气、氨、碳氢化合物等)是推进可持续能源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物质/能量转化过程中,电催化材料对化学转化速率、目标产物选择性及能源效率具有决定性影响,因而成为当前能源、材料领域的前沿热点。近几十年里,各国学者在研究和理解析氢反应(HER)、析氧反应(OER)和氧还原反应(ORR)等几个关键电
学位
研究目的:以中医体质分类为指导,分析18-60岁未绝经女性中医体质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R-HPV)的相关性,同时探究HR-HPV感染患者焦虑心理状态的分布,探索与HR-HPV感染患者产生焦虑状态有关的因素,进一步研究宫颈HR-HPV感染、中医体质、焦虑状态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HPV感染提供新的辨质诊疗思路,也为妇科其他疾病的中医体质分类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现场调
学位
近年来,自然灾害及其引发的衍生灾害频发给人民大众的生命财产和生活环境造成重大的损害。灾害事件发生后,利用新型的通信技术构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Io T)系统以实时获取灾区相关信息并回传至控制中心,可以加快应急救援的反应速度,提高抢险救灾的效率。然而,物联网系统的有效运行依赖于Io T设备对灾区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和智能处理,因此面临着通信中断和能量受限两大严峻挑战。为了解
学位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区组设计的自同构群.具体内容为:(1)区成分是正则群或Frobenius群的旗传递自同构群;(2)自同构群的不动点和导出设计的相关问题及应用.旗传递2-(v,k,λ)设计的分类问题主要起源于20世纪80至90年代Buekenhout等人对旗传递2-(v,k,1)设计(也称为有限线性空间)的几乎完全分类.从这以后,研究其他条件下的旗传递2-设计的分类是区组设计领域的热门课题.例如,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