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视域下的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研究 ——以《儒林外史》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初中名著阅读的教学要求后,部编本教材也增加了“名著导读板块”,但受到教师和学生应考压力大、课程任务重、缺少系统阅读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缺乏完整阅读意识和方法,很难产生有效的阅读。基于此,激活并建构阅读图式,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名著这样长篇的文本时,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大脑中的已有知识,并将其迁移应用到新的文本中。在新文本的刺激下,学生产生新的认知,对已有图式进行填补和润色。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不断补充已知、生成新知,促使阅读不断深入,从而找到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有效性和阅读能力。本文研究内容分为六个部分: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总结国内外图式理论指导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前人有关名著阅读教学的研究和经验,廓清研究的核心概念,分析展开名著阅读教学的指导理论,阐明图式理论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适用性;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以重庆市A中学初中部的师生为例探究了图式理论在初中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再以现状为现实依据,运用对比研究法,从差异化的阅读文本和教学内容中找出其内在的联系性,提出图式理论视域下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整体实施策略;最后结合该策略展开《儒林外史》名著阅读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由归纳、整理图式变为构建个性化图式,以期为初中生提供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为一线教师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提供方法借鉴和理论支撑。本文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当前名著阅读教学因“耗时长、缺少系统理论指导”而陷入实施困境。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教师碍于“教学时间不足、阅读教学效率低耗时长、对学生方法指导收效甚微”等原因而对名著阅读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落实名著阅读教学应结合理论与现状,提供方法支撑的同时不能增加教师负担。笔者从名著阅读课的四种课型入手,以图式理论为指导提出阅读教学策略,设计了五个课时的阅读教学活动,其中确需教师讲授的仅3节,其余均为辅助学生交流讨论。这样的设计不会有太大的教学负担,是相对科学的方式,可操作性强。(2)名著阅读教学中图式策略的运用能够满足学生阅读诉求。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的诉求是“教师辅助补充和理解背景知识”,而教师基于既定的教学进度安排和设置,无法再抽出时间来专门进行背景知识讲解,学生诉求得不到回应,造成阅读阻碍。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名著阅读教学会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围绕三大图式板块展开,背景知识(即内容图式)是教师在教学伊始便会重点关注的内容,提供资料支撑,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内容图式,为后续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的诉求得到回应,阅读阻碍或可迎刃而解。(3)《儒林外史》中图式策略的应用加速实现学生的生成性阅读。图式策略运用在《儒林外史》教学设计中的程序为:首先根据已有图式指导学生建构《儒林外史》阅读的基本图式,把握作品逻辑结构;接着借助人物、事件、表达技巧图式表格整合信息碎片,填充并细化基本图式;最后形成《儒林外史》独有的阅读图式,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讽刺小说”阅读图式范式。学生在该阅读过程中生成了清晰完整的系统化知识体系,形成个性化图式。另外,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将图式理论与课程标准和当前教育热点紧密联系。本文将图式理论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生阅读要求”、“基本理念”、“实施建议”等相联系,与“名著阅读策略”“教学评价”等教育热点相联系,探究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图式阅读策略,实现阅读图式的迁移与内化,生成个性化阅读图式,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并最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自主阅读。(2)将图式理论与当下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本文教学策略的提出建立在对学生名著阅读学习现状及教师名著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成因,以此为现实依据提出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且以《儒林外史》为例,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为名著阅读教学提供了参考。(3)重视图式理论运用后的教学评价与反馈。在以图式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后,笔者以“开放性、发展性、多元性、学生主体性”为评价原则,设计多种评价方式,注重对教学效果的检测与评估,同时,关注对学生素质的拓展和迁移能力的培养,以力求提高图式理论运用于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儒林外史》的一大贡献即是对于形形色色人物的性格刻画和行为描摹,但直至今天,我们针对其中某些重要人物的解读依然是存在着相当偏差的。如,把严监生阐释成吝啬鬼,片面强调马二先生的迂腐,进而有意无意忽略了他难得的忠厚和善良。这样的误读在无视人物复杂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削平了作品可能拥有的深度。
炭质页岩为湖北省西部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类层状工程岩体,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其宏观力学特性受层理结构面控制,体现出显著的不连续性和各向异性力学特征。本文以鄂西地区郑万高铁湖北段苏家岩隧道为工程背景,依托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鄂西炭质页岩地层隧道围岩爆炸应力波传播规律及损伤特征,2020CFB428),针对炭质页岩各向异性力学特性,首先从细观的角度探究了页岩的成分和构造,其次借助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
从空间意义上看,无论作者还是作品,《红楼梦》与《儒林外史》都与南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运用文学地理学的空间理论,从作者生存空间的自然特色与文化传承、作品描写空间的结构特征与文体意义以及读者重建空间的人文解读与精神寄托等三个方面,对《红楼梦》和《儒林外史》展开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作者生存空间的自然环境与文化传承不仅是创作者的描写对象,反过来也会影响创作本身;吴敬梓与曹雪芹由于各自不同原因都发生过生活
本文将营销创新分为技术设备应用、创新人才储备、创新专项基金投入、营销策略组合与服务经营理念五个维度,将品牌进阶划分为外部知识获取、内部知识管理及客户品牌知识管理三个层面,实证研究二者耦合性。结果表明,银行营销创新与品牌进阶存在互动耦合关系。营销创新各维度变量对品牌进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创新专项基金投入影响最大,创新人才储备次之;品牌进阶各层面正向促进营销创新,内部知识管理影响效应最显著。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丰富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共享,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聚焦于完善自身的管理能力、健全自身的管理制度,以提升企业竞争力。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企业完善自身的管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来强化公司整体的管理能力,并对公司的各个管理模块进行有效的监控,使企业内部管理形成一种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提升通道,从而为企业
西部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立足本地文化,基本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但仍存在技术、资金、人才等多重问题。西部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应立足本土、面向全国,借鉴县域商业媒体的产业化运营经验,留住本土优秀传媒人才,转型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本文以石英砂为骨料,白色硅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乳液、减水剂为外加剂,加入偏高岭土或水镁石纤维对水泥基人造石进行改性。试验结果显示,当水灰比为0.22时,拌合物状态达到最佳;当偏高岭土掺量为胶凝材料掺量的5%时,水泥基人造石性能最佳,弯曲强度、压缩强度分别为26.6MPa,115.1MPa,吸水率为0.2%;当水镁石纤维掺量为0.3%时,水泥基人造石改性效果较好,弯曲强度、压缩强度分别为25.4MP
水性聚氨酯是一种绿色无公害的环境友好型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水性聚氨酯的力学性能和电活性较差,在其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本研究中,主要通过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CWPU)分散液与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水分散液或氧化石墨烯(GO)水分散液进行物理共混的方法对CWPU进行改性,提高力学性能和电活性并研究了CWPU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本论文研究了PEDOT:PS
水声信道环境复杂多变,由于多径效应的存在,水声信道的冲击响应常常表现出稀疏特性;此外,水声信道还易受脉冲噪声的干扰,导致通信系统性能恶化。在脉冲噪声背景下,高效进行稀疏信道估计是降低通信系统误码率和提高系统可靠传输的关键。近年来,稀疏自适应滤波算法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于信道估计中,并取得了较好的估计性能,但现有稀疏算法仍存在着估计速度和误差无法有效平衡,以及算法对信道稀疏特性利用效能低等问题。针对上述
实验实训技术队伍是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资源使用和管理的关键力量,其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实验实训基地的社会认知度和高职院校的发展前景。当前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技术队伍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岗位重视不够、人员构成不合理、管理机制不健全、职称晋升通道不畅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做好“科学规划,提高岗位重要性”“内培外引,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工作积极性”“健全岗位,完善分类考核”等措施,切实加强实验实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