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复肝春6号方(FGC-6)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治疗组给以中药复方FGC-6,常规治疗组作对照,通过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验指标的变化等,从而评价复肝春6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并从中医角度探讨其有效机制。方法:所有病例均来自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二科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就诊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将符合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诊断要求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FGC-6联合内科常规对症治疗方案,对照组应用内科常规对症治疗方案,1个月为1疗程,治疗1-2个疗程。观察上述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甲胎蛋白等检验指标,并根据疗效评价标准,做出临床疗效评价。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病人血、尿常规,心电图,肾功能等变化,保证患者的安全性。观察数据统计完毕后,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总结,计量资料采用sx?进行统计描述,方差齐并且符合正态分布时,组间比较用t检验,方差不齐或不符合正态分布时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组间采用2X检验。P>0.05表示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复肝春6号方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方面有较好的疗效。1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有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好。2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均较前改善,治疗组前后对比差异更具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症状积分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更有优势,P<0.05。3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证候疗效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卡氏评分情况比较(sx?)治疗前两组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5肝功能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数值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ALB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ALT、AST、TBIL、ALB数值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肿瘤指标-AFP两组AFP在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抗肿瘤方面有一定的差异,P<0.05。7瘤体客观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CR、PR病例,两组治疗有效率为0。治疗组治疗后稳定率为59.26%,接近于对照组的5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本方案是否在稳定瘤体方面存在优势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复方FGC-6在缓解临床症状、抑瘤保肝、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较好的疗效。FGC-6合内科常规对症治疗组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比单纯使用内科常规对症治疗临床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为临床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提供新的治疗途径及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