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韩两国作为地理上的邻邦,历史上的宗主,同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文化、历史、地理甚至种族等方面都有很多共通之处,而同属东亚大国的相似地位,使得中韩关系的成为世界政治关系中的重要一环。1992年中韩建交,两国关系开始飞速发展,为构建21世纪东北亚新秩序、维护半岛和平稳定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中韩关系也是世界中的双边关系,其走向必然受世界局势、大国关系、国家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韩关系跌宕起伏,波折不断,海洋权益冲突、传统文化申遗争端等事件,都给中韩两国的双边政治关系以及经济合作产生了不良影响,中韩关系的发展一度陷入停滞甚至下滑。其中2016年底发生的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事件,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引发中国官方及民众的强烈谴责与不满,2017年2月中国国内民众不满情绪升级,爆发出抵制包括乐天在内的韩国企业及商品的抵制活动,给中韩之间的经济往来带来不小的冲击,并且萨德事件给中韩关系带来的倒退至今也未完全恢复。国际政治关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其中,突发的政治冲突事件究竟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的走向,具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效应,这些连锁效应又会持续多久,都是非常值得探究的国际贸易问题。本文以中韩萨德事件政治冲突为例,构建了萨德事件影响中韩贸易的双重差分模型,主要使用了中韩及其他相关国家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的两位数产品贸易数据,探究萨德事件是否确实给韩国向中国的出口造成了负面影响,并且在基准回归后安排了安慰剂检验,增加回归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健性。另外,文章还对萨德事件对中国的进口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事件分析,研究是否发生了向第三国的贸易转移。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萨德事件引发的中国的消费者抵制运动使得韩国向中国的出口损失幅度达到近30%,受影响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可替代性较高的日常生活消费品领域;研究的结果同时显示,韩国对华电子产品贸易并未受到萨德事件冲突的影响,这一结果也从侧面表明,萨德事件中中国官方态度仍然表现出相对理性与克制,对韩国向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更多的来自民间自发性消费抵制。研究结果表明,冲突带来的进口替代效应使得第三方出口国如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从萨德事件中受益,这些国家扩大了对华出口。但是这种进口替代效应具有短期性,随着时间的推延逐渐消失。本文揭示了政治冲突对国际贸易可能带来的影响,启示中韩两国应该加强区域合作,加强政府层面沟通对话,建立多渠道沟通机制,建立应对突发国际政治事件的危机处理机制。同时建议中国政府应该加速产业转型,降低进口依赖度,促进进口渠道多样化,同时积极拓展新的贸易合作伙伴,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