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作为中华民国时期的首都,拥有大量的民国建筑遗存,尤其是南京高校中的民国文物建筑,它们保存相对完好且延用至今。一方面,这些文物建筑遗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应该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但另一方面,这些建筑延用至今,建筑日渐老化,建筑热湿性能差,无法提供起码的使用舒适度而遭到粗暴的改造。在不破坏城市文脉和建筑历史信息的前提下,对南京高校中的民国文物建筑遗存进行建筑性能提升,改善热湿环境,不仅有利于文物建筑的保存,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也可以有效地提升人体舒适度,提高建筑遗存的利用率,完善校园的服务功能。本文选取典型的南京高校民国文物建筑——东南大学大礼堂为研究对象,主要关注在保护与再利用的前提下建筑热湿环境的提升策略。全文共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等;第二章对室内热湿环境的定义、评价标准和影响因素做出了介绍,说明南京民国文物建筑的保存需要一定的温湿度;第三章从研究对象东南大学大礼堂出发,调查研究大礼堂历史背景与现状,分析礼堂的材料、构造及空间,实测大礼堂夏季及冬季热湿环境并分析实测数据;第四章提出大礼堂及其他南京高校民国文物建筑的现存问题及影响其热湿环境的因素;第五、六章,论文根据影响南京高校民国文物建筑热湿环境的因素,分别从被动式设计及主动式设计两方面提出设计策略,并利用CFD模拟软件进一步验证热湿环境提升策略的合理性。第七章,总结文章并反思本文存在的不足,对接下来的研究提出未来展望。全文字数:60000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