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GA的HXMT天文卫星巡天扫描智能规划模型

来源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chinajolly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至今,国际上已发射的天文卫星有100多颗,覆盖的能量范围从微波直到超高能γ射线(约500MeV),取得了大量的观测研究成果。由于成像技术方面的困难,处于20千电子伏至300千电子伏(20keV~300keV)的硬X射线巡天观测基本属于空白。天体物理学家注意到,这个能区的高灵敏度巡天观测恰恰是了解天体高能物理过程的关键手段。 HXMT(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天文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天文卫星,它正是针对硬X射线能区的。因此,它可以说是我国高能天体物理的一个里程碑。 关于巡天扫描观测的规划模型,国内外的研究非常少,没有现成的经验可遵循。本文以HXMT天文卫星的巡天扫描观测模式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卫星需求,建立了针对天球星象点轨迹的智能规划模型。该模型利用轨道面进动和轨道运动相结合的方法,并且通过对扫描任务的智能控制,来实现对天球的扫描。这种观测方式最大的优点是极大地简化了飞行任务,不需要在巡天扫描期间对飞行器进行主动控制,只要规划好飞行任务,做好姿态调整,仅依靠轨道面进动和轨道运动就能完成巡天扫描。 本文提出的智能规划模型是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它在不增加姿态机动模式的基础上,有效的解决了能源输出问题,在能源输出和姿态机动上取得了很好的均衡,并实现了对除天冠之外的天球的均匀扫描。 本文针对HXMT天文卫星智能规划模型的特点,还提出了一种新的编码方式——准三维实值编码方式,这种编码方式完整的描述了HXMT天文卫星巡天扫描期间所携带的信息,并且大大地节约了试验时间。 HXMT天文卫星的巡天扫描智能规划模型完全自主研发,它是HXMT天文卫星的深度成像观测、高灵敏度连续观测等后期任务的基础,也为以后天文卫星的巡天扫描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以后解决航天领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以及任务规划问题提出一个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太阳大尺度爆发活动是日地空间活动的主要扰动源,主要包括日珥(暗条)爆发、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现象。这些爆发活动彼此之间并非独立,它们通常被认为是同一个日冕磁绳爆发活动在
井下重叠回线装置是目前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最常用的装置,而受井下发射电流和巷道空间的限制,对于深部开采时掘进巷道前方的陷落柱揭露仍不能满足精细探测的需求。鉴于此,本
本论文运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2D系统,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岩石介质宏观非均匀性和微观非均匀性及断层障碍体模型中障碍体非均匀性对地震序列产生机制的影响;通过75年海城Ms7.
断层在青藏高原演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控制着高原的演化和变形机制,然而对断层非连续性作用的定量分析仍然相当缺乏。此外,断层与地震震源特性以及孕育过程之间有着
学位
本文回顾了震源机制解计算方法的发展历史,阐述了震源机制解计算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2001年10月27日云南永胜6.0地震余震序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由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震作为突发事件,对公共安全的威胁将日趋严重。在灾害发生之后,及
本论文来源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海区残留盆地油气资源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子课题“断裂与火成岩分布的重磁提取技术”(2006AA092359)和国家重点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