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仲裁第三人制度构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fs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仲裁虽系当事人双方之间通过达成合意而选取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但是实践中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仲裁的内容涉及第三方权益的情况,这种情况的日益增多不断引发各种矛盾和冲突,因此,是否需要借鉴于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所发挥出的现实作用而在仲裁程序中也引入第三人制度逐渐引起了学界的讨论和关注。对于仲裁第三人问题,各国所持态度不一,我国学界也是如此。尤其在要不要构建仲裁第三人制度、是否存在构建的必要性方面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分歧,这种理论界的分歧也直接导致了实践中关于此类相关问题解决方式的混乱。本文第一部分从国内关于仲裁第三人的概念界定争议入手,对目前学界有关仲裁第三人概念的代表性理论及观点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仲裁第三人是指与正在进行的仲裁案件的仲裁标的存在实体法上的牵连关系而加入到仲裁程序中的仲裁协议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此处的仲裁协议当事人是指广义上的当事人,不仅包括仲裁协议表面签字人,还包括因仲裁协议的长臂效力而涵盖的实质当事人。只有实质当事人以外符合条件的第三人才能成为仲裁第三人。第二部分提出了在我国是否应当构建仲裁第三人制度问题,文章认为,我国是存在构建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必要性的,这是实践的现实迫切需求、也是正当程序的要求和与国际立法接轨的要求,是符合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相对性的,且那些反对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理由也是不成立的。第三部分对容易令人产生混淆的两种制度即诉讼第三人制度和仲裁第三人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具体而言,二者在设立依据、设置目的、价值追求、第三人参加程序的条件和时间方面存在共同之处,但是二者在确定主体的参照标准、权利范围以及存在领域方面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除了诉讼第三人制度,合并仲裁制度的存在也很容易使人产生困惑,让人怀疑构建仲裁第三人制度是否是多余和没必要的。其实,合并仲裁时是存在多个仲裁程序的,而引入仲裁第三人则自始至终只有一个仲裁程序,二者虽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联系,但区别亦很明显。第四部分对域外仲裁第三人的相关立法进行了考察,主要从立法模式、第三人的主体范围、第三人参与仲裁程序的情形、第三人加入仲裁程序的条件以及仲裁庭的权限五个大方面介绍了不同国家和仲裁机构的相关规定,并进行了适当的总结,意在批判的基础上通过参考借鉴,探索构建符合我国目前仲裁实际需求的仲裁第三人制度。最后,文章对我国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具体构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并从立法模式选择、仲裁第三人的参加程序、加入仲裁后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关的救济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立法建议。
其他文献
<正>论著性文章需附中、英文摘要,均为500字(词)以上。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列出主要数据)、结论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文中所有作者姓
<正>1985年1月,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株幼苗——《高等教育学报》于中国大地破土而出。那一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启动了教
洮儿河生态休闲公园作为乌兰浩特市精心打造的城市生态修复的重点项目,既完成了生态修复,改善了城市环境,又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好评,对助推地方旅游产业发展、振兴区域经济起
报道题材指的是新闻生产的原材料,报道方式则指报道者将新闻事实示于人的方式。报道题材的正面或负面,是寓于事实或信息之中的内在性质上的区别。而传播效果的正面或负面,则
历史的梳理表明大学的发展可以理解为博雅教育、专业教育与职业主义互动的过程,三者的互动关系形塑了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类型。中国的高等教育一直未能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平衡
目的了解郑州市2009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城市、农村儿童保健指标变化和儿童保健工作情况,分析郑州市儿童健康状况。方法根据郑州市2009年—2011年妇幼卫生年报表,对年报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道路,对软基的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的质量隐患,因而软基处理方法的选取,是城市道路建设的关键点之一。淤泥固化土具有一定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环保节能等特点,
以《百合花开》课例为载体,探讨如何在单元教学背景下进行教学实践。尝试通过单元教学目标的制订确定教学内容,并结合学习策略的指导,反映出对单元内每一课时内容的结构化思
微信作为新媒体营销的特色平台,是继微博营销创新之后,备受业界重视的社会化媒体。本文基于微信创新营销功能,分析微信核心竞争力和优势,通过案例实证分析目前出版业微信营销
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是人民军队长期实践所证明的真理,做好新时期军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维护军校大学生思想稳定和完成各项任务的有力政治保证。我军的思想政治工作,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