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红层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技术研究——以川东北储备中心挖方区为例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ian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地区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其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外动力地质作用发育,因此岩质边坡通常处于复杂的地质环境。西南地区常见的侏罗系、白垩系红层中开挖的边坡经常有失稳和破坏现象,且具有频率高、规模大、危害性大的特点。红层边坡工程地质问题成为工程建设中的一大难题、红层岩质边坡稳定性问题已经成为最具区域特色的岩土工程问题。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川东北储备中心挖方区岩质边坡为背景,用定性、定量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建立了较为实用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理论、在边坡达到整体美观、适用、经济的基础上对边坡进行支护设计和防护设计,最后通过实际工程进行了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针对四川红层区域的地质特性及形态,对研究区红层软岩的工程地质岩组特征、岩体结构特征、红层软岩岩体风化特性、红层软岩水理作用分析、红层软岩物理力学性质等因素进行分析,充分了解了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及特征,为分析边坡变形破坏的发育特征、形成机制及其稳定性评价提供有利的依据。  (2)针对区域地质环境及特征,对红层边坡破坏类型进行划分、红层岩质高边坡的四种基本破坏模式(顺层层面变形失稳破坏机制、破碎散体破坏机制、结构面不利组合形成的楔形体变形失稳破坏机制、软弱基座体斜坡变形失稳破坏机制)及特征进行了理论研究。  (3)对研究区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治理方案选择等方面进行探讨。采用了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数值分析法对区内红层边坡的典型剖面的稳定状况和发展趋势作出估计和预测;用Midas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分析了岩质高边坡开挖前后的变形——破坏演化过程,分析应力及位移的变化特征。针对区内红层岩质高边坡的具体情况,在边坡达到整体美观、适用、经济的基础上对典型剖面提出了支护和防护设计,与实际相吻合。
其他文献
卫星等航天器在执行空间任务前,必须先在地面进行一种特有的全物理仿真试验,来检验其性能和控制系统的功能。地面全物理仿真试验是通过花岗岩试验台上的气浮仿真模拟系统来模
通过对研究区42个钻孔岩心、测井资料以及煤矿开采揭露资料进行解释和对比,同时结合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剖面结构、测井相组合以及华北晚古生代早二叠世地质背景,分析了山西
期刊
泥石流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地质灾害,其形成过程十分复杂。具有暴发突然性、时间不确定性、持续时间短、破坏力巨大等特点。尤其在中国的云贵川西南三省,更是泥石流高发、危害性
采空区底板滞后突水因其隐蔽性和突发性,对矿井安全生产危害极大。传统物探方法大都是在开采前的静态探测,且鉴于资料解释精度有限,一些规模较小的隐伏断层、陷落柱等可能无
北川县擂鼓镇凤凰山滑坡为由“5.12”地震诱发的一特大型土质滑坡。本文在对该滑坡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该滑坡的地质特征,分析了形成机理;采用极限平衡法、数值
学位
近年来,随着高速动车组在我国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积累了海量的历史维护、故障数据,如何利用好数据挖掘技术从历史维护故障数据中挖掘出有效的知识,并且为动车组故障诊断和维护维
随着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和工业水平的提高,对电子测量和仪器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测试内容和测试对象日趋复杂,测试工作量与日俱增,对测试速度和测试精度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使得传统的人工测试己经不适应甚至不能满足实际测试的需求。作为仪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完美结合的虚拟仪器技术为测试工程师带来了绝好的解决方案。结合国内等速万向节总成性能检测设备相对落后的现状,采用先进的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综合运用近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