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传播也随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网络传播的交互性使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不再分明,一般大众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参与到传播活动中来,目前的互联网世界中最受人关注的网络形式非社交网站莫属。随着社交网站的风靡,利用社交网站进行传播和营销也成为目前各行业关注的重点,作为21世纪的阳光事业,汉语国际推广也应该充分利用技术的发展为自身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是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一线先锋,他们应用社交网站的情况对这种网络形式在整个汉推事业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对志愿者使用社交网站情况的研究还没有展开,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以赴蒙古国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为例,对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使用社交网站的情况做一概述,并从网络传播的角度分析这些现象,从而对志愿者更好地利用社交网站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提出建议。根据调查,志愿者使用社交网站分布广泛,志愿者使用社交网站的情况同一般网民相似。但是志愿者利用社交网站进行汉语和中国文化传播的行为不如一般使用行为积极性高,在社交网站上关注汉语国际推广,获取教学和生活支持,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以及延展教学的行为都较少。但是无论如何,社交网站对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任教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志愿者认为目前社交网站上的内容还不能满足需要。综合社交网站作为文化传播平台的特点和志愿者自身的属性,我们认为,志愿者在社交网站上既是汉语和中国文化资源的传播者也是受传者,汉语和中国文化在社交网站的传播既是人际传播又是组织传播,意见领袖对汉语和中国文化传播效果影响巨大,不同类型的社交网站对传播效果有不同的影响,志愿者的管理者在整个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改进汉语教师志愿者使用社交网站提出了建议:提高志愿者在社交网站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积极性,提高志愿者使用社交网站的组织化程度,培养志愿者中的意见领袖,志愿者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社交网站,管理者促进加强同行交流和师生交流的程度等。本研究的意义和创新之处在于,选取汉语教师志愿者这一新兴群体为研究对象,首次对其使用社交网站的情况进行调查,一方面填补志愿者使用社交网站研究的空白,为志愿者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另一方面对志愿者如何利用和依托社交网站进行汉语和中华文化传播提出针对性建议,为促进汉语和中华文化传播提供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