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隐喻性习语一直是中国大学生学习的难点。自认知语言学发展以来,认知语言学家运用认知语义的方法研究习语,如概念隐喻理论。然而,在概念隐喻框架下的英语习语研究较少,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者的实证研究则更少。基于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和访谈来探讨英语隐喻习语的背景知识在语言内化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隐喻性习语的学习策略和建议。本文旨在回答三个研究问题:1)英语隐喻性习语的相关背景知识如何帮助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习得这些习语?2)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如何影响其英语隐喻性习语的学习?3)英语隐喻性习语的习得与学习者的认知差异有无关联?本研究基于认知语义学,理论框架基于认知语义学的三个重要理论: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的概念隐喻理论、意象图式理论和心理图像理论。本研究涉及海南两所高校120名大学英语学习者。在此研究中,研究者设计了间隔四周的两次测试,每个测试包含七个出自希腊神话的英语隐喻性习语,同时,设计了两种帮助受试者学习习语含义的相关材料。测试之后,所有的测试结果经过SPSS18的数据处理并进行不同层面的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证明,相关背景知识对习得英语隐喻性习语有积极促进作用,学习者的先前知识也对理解和使用这些习语有促进作用。分析结果还显明,在学习英语隐喻性习语时,给学习者提供背景故事之类的背景知识,可以刺激学习者形成心理图像从而促进记忆,因此证实比单纯使用翻译法和解释法更加有效。此外,研究还发现在学习者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和学习了基本的语法和句型之后再进行习语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有效。通过这些发现得出英语隐喻性习语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引入相关的词源学内容,并且把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影响等因素考虑在内。这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作用,影响学习者的语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本研究的结果显明,高阶学习者,尽管在缺乏相关信息输入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好地利用已有的英语知识和百科知识理解习语的含义。这也说明英语习语的学习应当在英语学习者有了一定的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基础之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