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越来越多的承包商走出国门,积极开辟海外建筑市场。同时,为了延长企业利润链,打造长久稳定的盈利模式,深入开拓并耕耘海外工程市场,承包商逐渐将视野转向PPP模式。海外基础设施PPP项目本身有资金需求大、契约关系复杂、契约主体众多、项目周期长的特点,对承包商的融资能力、抗风险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承包商需要合理地运用契约治理工具对PPP项目展开治理,才能缓解开展海外PPP项目时面临的种种困境,提升项目绩效,进而保障PPP项目的顺利开展。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从契约理论、项目治理理论、契约治理理论分别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本文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然后,本文介绍了 PPP的概念、基础设施的概念与PPP项目契约治理的内涵,并对承包商的契约治理能力进行了定义,并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之后,本文从海外基础设施PPP项目开展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承包商开展海外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困境,并从中挖掘造成这些困境的契约治理问题,并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提出运用正式契约治理、关系契约治理以及剩余权利的配置三种工具来解决契约治理问题,从而提升承包商对PPP项目的契约治理能力。在分析契约治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时,本文从外部、内部两个维度入手,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和问卷调查,运用Matlab和SPSS定量分析影响PPP项目开展的核心外部性因素,这些外部性因素将间接影响契约治理能力,之后利用AMOS软件建立SEM模型,从项目内部维度入手,分析契约治理能力的内部影响因素。最后,本文综合内外部维度,提出提升我国承包商海外基础设施PPP项目契约治理能力的若干建议。通过研究本文发现,东道国的扶持与帮助、PPP项目相关的法律与监管体系、东道国政府主权信用评级、金融市场开放程度、项目盈利模式为影响海外PPP项目开展的核心外部性因素,做好这些方面的市场调研是保障海外基础设施PPP项目顺利开展、提升承包商契约治理能力的基础。而项目控制权配置、融资方案设计、风险分担机制等8个因素将从正式契约治理角度影响承包商契约治理能力;公私双方间信任水平、契约主体间的合作历史等3个因素将从关系契约治理角度影响承包商契约治理能力;股权比例、原始收益方案等4个因素将从剩余权利配置角度影响承包商契约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