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是菊科、假泽兰属的多年生藤本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后传入东南亚、香港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薇甘菊生长速度极快,短期内即能缠绕和覆盖在其他植物上导致植物枯亡,严重危害经济作物和森林植被。俗称“植物杀手”。国内外学者主要对薇甘菊的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利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对昆虫和植物病原菌有生物活性,有学者还对薇甘菊的药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其在原产地中南美洲被广泛地用作民间植物药,水煎茎叶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如创伤、疟疾、癌症、霍乱、毒蛇咬伤和其他用途。目前,薇甘菊在我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区域性危害,其入侵每年造成的损失达450~1000万元人民币。鉴于综合防治和利用薇甘菊,本研究采用活性跟踪法,对薇甘菊根茎叶的活性成分做进一步分离。本论文旨在研究薇甘菊中的有效成分,发掘将薇甘菊开发为天然药物和植物保护剂的潜力。 薇甘菊粉碎样用乙醇进行提取,再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进行初步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水等四种不同极性的萃取物,通过对各萃取物的化感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菜心和萝卜种子的生长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在抑菌活性的监测下对乙酸乙酯进行了二次常压硅胶柱层析分离,对活性较强的F5部分作GC-MS分析,从其中鉴定了五种甾醇类化合物,分别为胆甾-6,22,24-三烯-4,4-二甲基、豆甾烷-3,5,22-三烯、豆甾-5,22-二烯-3醇、豆甾烷-3,5-二烯和豆甾-5,22-二烯-3-醇。两张无法找到标准质谱图图谱的化合物表示有可能它们是两种目前在自然界中尚未被人认识的化合物,其化学组成及分子结构需依赖于对质谱的进一步解析和进行其它相关的研究。 通过以上活性测定结果可以初步推测,甾类化合物可能是薇甘菊中另一类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而且推测这些甾类化合物可能还有其它的生物活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