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su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在我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背景下,法院改革迅猛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审判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有了新突破,审判方式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法官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但与十六大提出的在“全社会实现公正与正义”的总体目标相比,法院系统自身推出的改革措施与司法改革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改革的空间狭窄,动力不足,各地改革发展不平衡,一些改革措施的合法性招致质疑。 中国法院改革一直在“浅水区”徘徊不前的原因众多,但根本原因在于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从现代法治意义上看,我国实行的是一种与其它国家相比十分独特的法院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存在三个方面的弊端:一是司法权地方化;二是法院内部管理行政化;三是法官的非职业化。 司法权地方化,指的是司法权的行使因受地方政权不同程度的制约而产生的司法分裂现象。其实质是司法分裂,损害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破坏了法治的统一;其根源在于我国法院的设置以及法院的人事、财政始终归属于地方政权;其结果是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可以说,司法权地方化是当前许多地方严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的重要原因。 法院内部管理行政化,指的是人民法院对审判工作的组织协调中仍较多的采用等级审批、首长负责的行政工作方式。具体表现为: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干预过多;各级法院内部管理中沿用许多行政工作方式等。对司法工作采用行政审批的管理模式,在建国后一段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国家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这种管理模式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因此,改革这种管理模式,使司法工作沿着现代民主法治的轨道发展就成为必然要求。 法官队伍非职业化,指的是把法官看作党政干部,忽略法官专业化要求,在法官配置上不适应司法的需要。基于我国法院队伍素质整体不高的事实,大力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提高法官队伍素质,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 在我国现阶段,司法权威距理想模式有很远的距离,司法失权现象较普遍存在,突出表现为司法不公和执行难。只有通过法院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该问题才能有望解决。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入世和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金融服务市场加速对外开放,金融服务贸易的作用日益显著。本文试图以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考察我国入世后金融服务贸易发
保险资金应用是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新亮点,但是在投资中存在着投资行为不合理的问题,这严重制约着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经分析认为目前投资模式不当的主要问题是资产组合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提高生产效率,从生产管理环节中降低成本,获得资本更大增值和更大利润的难度越来越大,生产领域和人力资源领域成
资本结构一直是财务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随着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和应用,资本结构不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更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问题。尤其是在
本文以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lectronic Chart Display and Information System,ECDIS)的研究为工程背景,研究了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的相关国际标准,并依据这些标准在W
本论文研究了语音信号处理中的三项基础技术:端点检测、基音检测和声韵分离。 端点检测:通过端点检测可以分离噪音和语音。本论文研究并解决了语音信号中“直流分量不为零
画像砖是指模印有画像或花纹并经过烧制的建筑构件,它主要:是作为墓葬的建筑材料使用的,也有少量的用于宫殿建筑。画像砖墓在两汉时期最为盛行,所以两汉时期的画像砖艺术最具
抗战时期,在国家政策和工矿企业、军政机构、东中部人口西迁的推动下,在贵州社会各界的努力下,贵州民族地区城市一改过去封闭落后的传统状态,在经济、市政建设、文化教育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