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减纱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拉-拉疲劳渐进损伤和失效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h_0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疲劳性能、出色的层间性能和近净成形等优势,愈发广泛地应用于导弹舱段、发动机机裙、发动机喷管和火焰筒等航空航天重大装备关键部件。通常,这些部件为锥形回转体或变截面结构,需要通过加减纱技术来实现一体化成型。而且,这些部件往往服役于疲劳环境,加减纱的引入会造成结构局部变异甚至缺陷,这就容易过早产生初始裂纹,进而导致整体结构失稳,严重威胁使用安全性。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具有“周期胞元”的材料件,而异型构件的研究异常缺乏,这也导致“材料-结构”性能难以匹配。本文以实际锥形回转件为牵引,设计并制备了不含和含减纱碳/环氧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采用试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静载拉伸和拉-拉疲劳载荷下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渐进损伤研究,明确了减纱的作用规律,揭示了失效机理,为提升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异型构件可靠性和承载效率提供了数据和理论支撑。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用Instron力学试验机开展了不含和含减纱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静载拉伸试验,确定了试验件的最终拉伸强度(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UTS)。依据此,设定了不同的应力水平(40%-75%UTS,R=0.1)并开展了拉-拉疲劳力学试验。基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提出了一种二步损伤分类法,该方法可依据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结构特征快速实现损伤的分类化。结果表明,在拉-拉疲劳载荷下,不含和含减纱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均呈现出“四段式”的刚度退化。其中,含减纱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内部损伤以减纱点为中心呈楔形分布,变异区域中纱线内纤维的断裂模式由mode I变为了mode II。损伤分类显示,纱线与基体之间的脱粘损伤占比最大,而纱线内的损伤主要分布在编织纱的次表面段与轴纱的变形段。(2)基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对不含和含减纱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开展了打断性拉-拉疲劳试验,并获取了全场疲劳损伤演化。提出了类型损伤坐标化方法与孔隙健康检测方法,完成了不含和含减纱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拉-拉疲劳渐进损伤的识别分类与量化,评价了不含减纱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原始孔隙与裂纹起始/演化的关联机制。利用声发射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研究了不含和含减纱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在拉-拉疲劳后的剩余强度。结果发现,含减纱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拉-拉疲劳损伤萌生于减纱点附近,而不含减纱试样的初始损伤起源于试验件边缘。脱粘损伤主导了不含和含减纱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疲劳失效,减纱点和孔隙的存在加快了疲劳失效的进程。其中,位于界面处的大孔隙是严重影响疲劳寿命的关键孔隙。另外,疲劳损伤改变了剩余强度试验中的应力再分布,从而削弱了试样的剩余强度。(3)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提取了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内纱线的几何形态参数,利用了傅里叶函数对其进行拟合与分析,并提出了几何模型的统计重构方法,与理想模型和真实结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重构的统计模型与真实结构保持一致,并能够有效地预测其弹性模量和应力分布特征。随后,利用统计模型法重构了不含和含减纱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几何模型,充分考虑了纱线扭转、挤压和减纱区域的变形。(4)建立了一种基于图像的多尺度模型,利用连续损伤方法开展了有关不含和含减纱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静载拉伸数值模拟,获得了两种材料在微观、细观以及宏观尺度下的损伤演化。结果显示,预测所得的应力-应变曲线、应变场分布以及损伤分布与试验结果接近。另外,通过将疲劳加载过程离散化,利用剩余强度模型和剩余刚度模型实现了组分材料的疲劳性能退化,开展了不含和含减纱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拉-拉疲劳数值模拟,获得了两种材料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疲劳寿命、应力再分布过程以及不同疲劳循环后的损伤变量。预报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且能够平衡计算效率和精度。疲劳载荷和静态载荷下两种材料的损伤类型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疲劳载荷下材料中应力再分布的范围更广,且疲劳损伤区域更大。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作为典型的低维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原子结构和优异的力学特性成为制备高性能材料的理想构筑单元。近年来,一些学者采用多种“自下而上”的制备方法将CNT组装为宏观结构,以期将CNT在纳米尺度下的优异性能拓展到其组装的宏观结构材料中。由于不同的生长和组装方法,CNT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随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结构特征多样、尺度特征分明的CNT网络。经过持续的努
学位
“精米细面”的饮食结构,会使人体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引发人体代谢系统紊乱。青稞和鹰嘴豆籽粒膳食纤维丰富,尤其富含非淀粉多糖,且营养组成互补,具有开发高纤食品的潜质。但籽粒中致密的皮层和细胞壁结构,使其加工适宜性差。基于此,本课题研究了微波(MW)、蒸汽爆破(SE)和动态精准微流控(DPM)对青稞和鹰嘴豆籽粒的膨化效果和纤维结构的破坏作用,以及膨化破壁行为对组分和组分互作的影响。采用高速扰流剪切技术制
学位
羊毛作为一种天然的角蛋白纤维,弹性好,光泽柔和;羊毛织物穿着轻盈舒适,保暖性强,深受消费者青睐。但羊毛在纺织加工过程中极易受到损伤,严重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与传统的化学法和物理法修复羊毛损伤相比,生物酶法具有条件温和、绿色环保等明显优势。谷氨酰胺转氨酶是常用于修复羊毛损伤的生物酶之一,但其修复效果受到羊毛大分子侧链上谷氨酰胺和赖氨酸含量的影响,存在改性效率低、易发生副反应等缺点。因此,有待开发一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